笋舆踏瘦石,挥汗日亭午。
山断忽眼明,人家住溪浒。
解衣近绿阴,隔枝鸟相语。
好风送凉来,坐久失畏暑。
潭潭一水绿,可以浣尘土。
樵歌响空谷,渔艇散前浦。
丘壑太寂寥,从俗祇自苦。
征夫问前途,欲往空顾伫。
【注释】
①笋舆:竹舆,即竹轿。②亭午:正午。③绿阴:树叶的浓荫。④潭潭:水清澈的样子。⑤丘壑:山野。⑥从俗:随大流。⑦顾伫:回头看。
【翻译】
乘坐在瘦削的石头上的竹轿,挥汗如雨在日亭中行走。
山断处忽然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人家住在小溪边。
脱衣坐在绿荫下,隔树枝的鸟儿相互交谈。
一阵好风送来凉爽的微风,坐得久了也感到不怕炎热。
清澈见底的水面上绿草茵茵,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土。
樵夫的歌声传遍山谷,渔船在前方的渡口散开。
群山之中太寂静,只随波逐流自己受苦。
征夫问前途何方,想要前往只能空自凝望。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时。诗人行经平江道中,一路所见所感,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全诗描绘了作者经过平江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思考。
开头两句写旅途中所见。“笋舆”指竹轿,是古代一种轻便、舒适的交通工具。《世说新语》中载,有人乘着小船经过王右军(王羲之)家门口,右军就命人拿刀把他杀了;还有人乘着轿经过他家门前,他则叫人把门关上,不许他过去。这里用典是为了反衬诗人的清高。“踏瘦石”,写出旅途的艰辛。
接着写沿途风景。“挥汗”三句,写中午阳光强烈,使人汗流浃背。“亭午”,正午时分,太阳当顶。这一句突出了旅途的炎热。
“山断”四句,写沿途景色的变化。“山断”二句描写的是一幅远景,“人家住溪浒”是近景。“人家”,指山间村落。“溪浒”,指溪流旁边。“绿阴”,指树荫。“鸟相语”,指鸟儿相互鸣叫。这几句写到了山村、树木、飞鸟等景象,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好风”四句,是全篇的核心部分。“好风”二句是第一部分的内容,“好风”即清凉的风。这两句写的是在炎热的夏日中,清凉的微风吹来,让人感到舒适,坐久了不觉得热。“潭潭一水绿,可以浣尘土。”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意思是清澈见底的水中映照着翠绿的树色,可以洗净身上的尘埃。
后半部分写沿途所见的山水风光及由此引发的感慨。最后四句写了樵夫的歌声和渔舟的晚归,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樵歌响空谷,渔艇散前浦。”樵夫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渔民的船只分散在河面之上。“丘壑太寂寥”,群山之中太寂静。这两句写出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但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愿望。尾联两句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发出“征夫问前途,欲往空顾伫”的感慨。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