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磨砻浸灌更覃思,道不外求皆我有。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
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是宋代的朱熹。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洙水与泗水,是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们的学问核心在于内心的修养。用心灵去理解道理,使得两者融合在一起,达到圆满的状态。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如同明亮的太阳和月亮,有时也会受到侵蚀。我们不能只讲习而不做实际的工作,否则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仲祥(即陈亮),他是朱熹的老师之一,他有自己的朋友和老师。朱熹曾经问他是否已经掌握了学问的门径。
磨砻浸灌更覃思,道不外求皆我有。
通过不断的磨练和浸泡,深入思考。学问并不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自身的拥有。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心灵的灵台像四个窗户一样开放,每个面都明亮、通透。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
这个宇宙的道理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名字;我们的内心也是微妙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
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变得空洞而无意义。
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
朱熹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观点: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用心去思考问题,这样才会变得更加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