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澹巢湖云,濯濯金庭树。
棠舟荡秋风,古棹复何去。
凌虚渺千里,心神浩无际。
方当兵气清,睹此深幽趣。
为问坐者谁,苍然湿烟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重点字词分析内容主旨以及情感等。
第一句“澹澹巢湖云”,写秋天的云气,淡泊而清远;“濯濯金庭树”,写树木的颜色鲜亮,生机勃勃。这两句写巢湖上秋风拂动着云彩和树木的景象。
第二句“棠舟荡秋风”,写船儿在秋日里摇荡着,荡起一阵阵风来,这一句写出了诗人乘船时的感受。
第三句“古棹复何去”,写诗人乘船离去,那划桨声也渐渐消失在远方了。
第四句“凌虚渺千里”,写远处的天空显得辽阔无边。
第五句“心神浩无际”,写诗人的心随着眼前的景色而感到无限的宽广。
第六句“方当兵气清”,写当秋风扫过巢湖的时候,军营里的喧嚣也变得安静起来。
第七句“睹此深幽趣”,诗人感叹眼前这秋江秋景的深邃幽静之美。
第八句“为问坐者谁”。这一句是诗人向在座的客人询问是谁坐在他身边。这里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使诗句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第九句“苍然湿烟雾”,写秋江上飘着雾霭,笼罩了整个江面。
第十句“为问坐者谁”,这一句是诗人向坐在他身边的客人询问。
第十一句“苍然湿烟雾”写秋江上飘着雾霭,笼罩了整个江面。
第十二句“为问坐者谁”,是诗人以设问形式引出下文,使得全诗显得委婉蕴藉,耐人寻味。
最后一句“苍然湿烟雾,方当兵气清”,是诗人对前面的景物作了小结,表达了他对此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诗描写了一个人在秋高气爽的早晨,乘着小船在宽阔的江面上航行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秋江上的景色,表现了他游目骋怀的豪情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答案】
译文:
秋天,天高云淡,澄碧明净的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岸边的树木,枝叶繁茂,色彩鲜艳,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秋江上,有一只小舟正缓缓前进,它被微风轻轻推动,荡起层层涟漪。小舟的行进引起了水波的荡漾,仿佛连那古老的舵手也被惊扰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舟继续前行,越过一片广阔的水面,好像已经穿越了千里之遥。小舟继续前行,仿佛已经穿越了千山万水。
在这清旷宁静的天气里,小舟行驶于秋水之上,放眼望去,只见那茫茫的水面上云雾缭绕,弥漫了整个天际。
我不禁问道:你是谁呀!你坐在船上,四周被云雾笼罩,如同一位隐者一般,你的身影被笼罩在雾气之中,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初秋清晨,乘着小船在开阔的江面上游览的情景。前两句写秋江上的景色,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