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策马问王官,松径萦纡上百盘。
泉响夜潭穿石窦,峰高天柱矗云端。
一鸣共许才华旧,三诏方知节操寒。
花落鸟啼人不见,休休亭上倚阑干。

司空公故居诗

译文:

秋风中策马问王官,松径萦纡上百盘。
泉水声在夜潭中穿石窦,山峰高耸入天柱云端。
一鸣共许才华旧日,三诏方知节操寒天。
花落鸟啼人不可见,亭上休憩倚栏干。

注释:

  1. 司空侍郎故居:指司空见惯的侍郎府邸。
  2. 西风策马问王官:秋风中骑马访问王家。
  3. 松径萦纡上百盘:松树成行,曲折盘旋通向山顶。
  4. 泉响夜潭穿石窦:夜间泉水的声音穿透石洞。
  5. 峰高天柱矗云端:山峰高耸,直插云霄。
  6. 一鸣共许才华旧:过去有才子曾在这里发声,现在又期待新的才华。
  7. 三诏方知节操寒天:经历了三次召见(诏书)才知道对方的节操如冬日般严酷。
  8. 花落鸟啼人不见:花开时鸟语花香,但人已不可见了。
  9. 亭上休憩倚栏干:在亭子上休息并倚着栏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秀美之地,通过秋天的景致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用“西风策马问王官”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接着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山间的小径、水声和山峰,展现了一幅静谧的自然风光图。

第二句中的“泉响夜潭穿石窦”则进一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夜晚的泉水声穿透石洞,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呼吸。第三句则通过“峰高天柱矗云端”来强调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壮之感。

第四句中的“一鸣共许才华旧”,似乎在说过去有贤才在这里发出过声音,而现在又期待新的声音出现。第五句的“三诏方知节操寒天”,则是通过多次的召见来表现一个人的节操如同冬日一般严峻。这两句既反映了人物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对其人格的高度评价。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景色的变化,“花落鸟啼人不可见”,描绘了一个季节更迭、人事已非的场景,而最后的一句“亭上休憩倚栏干”,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从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山水情怀和咏史怀人的美学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