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孤城野水滨,乱馀犹见几家存。
女墙落日埋秋草,官树啼乌集暮云。
百战徒闻存国步,孤忠谁复吊英魂。
夜来遗庙荒庭月,长𥴦悲笳不忍闻。
【诗词】
余襄公祠
寂寞孤城野水滨,乱馀犹见几家存。
女墙落日埋秋草,官树啼乌集暮云。
百战徒闻存国步,孤忠谁复吊英魂。
夜来遗庙荒庭月,长𥴦悲笳不忍闻。
【注释】
- 余襄公祠:指的是纪念余襄公的祠堂。余襄公,即东汉末年的名将张辽。
- 寂寞孤城野水滨:描述一座荒凉的城池,靠近野外的水边。
- 乱馀犹见几家存:在动乱之后,还能看到一些幸存的家庭。
- 女墙落日埋秋草:形容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城墙上,秋草已经覆盖了一部分。
- 官树啼乌集暮云:描述树木和乌鸦在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的景象。
- 百战徒闻存国步: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只听说过保存国家的步骤。
- 孤忠谁复吊英魂:询问是否有人再能哀悼这位忠诚的将领的魂魄。
- 夜来遗庙荒庭月:夜晚降临时,遗留下来的神庙和庭院里,只有月光。
- 长𥴦悲笳不忍闻:长吹悲凉的笛声,使人不忍心听下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与人物情怀的诗作,通过对余襄公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寂寞孤城野水滨”,通过“寂寞”二字传达出这座城池的荒凉与孤独,而“野水滨”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芜与冷清。接着,“乱馀犹见几家存”展现了战后残破景象,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仍然有少数家庭幸存下来。这里的“乱”字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损失。
接下来的两句,“女墙落日埋秋草,官树啼乌集暮云”,通过具体的视觉画面,描绘出了一幅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夕阳下,城墙上的秋草已经掩映不住,而官树上的乌鸦也在暮色中聚集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的残酷与无常。
“百战徒闻存国步,孤忠谁复吊英魂。”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感慨,他们为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却无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忠诚与牺牲。这里的“百战”和“孤忠”都强调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最后两句“夜来遗庙荒庭月,长𥴦悲笳不忍闻。”则通过夜晚的寂静与哀愁,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遗庙里的月光照在废墟之上,发出淡淡的光辉,而悲凉的笛声更是让人不忍听闻。这种声音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突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余襄公祠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悲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