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象子生子,高风新又新。
昔看三桧戏,今见一槐春。
父祖有家法,典型如老人。
傍观应自肯,自肯乃方亲。
【注释】
尚象子:指孙运干。高风:高尚的品格。新又新:不断更新,永远保持。昔看三桧戏:过去曾看到过曹操父子三人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中,被东吴的周瑜、黄盖等人用火攻大败。三桧:曹操、曹丕、曹植。曹丕称魏王后,曾封曹操为“武王”,故称曹操父子三人为“三桧”。一槐春:当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立自己为帝,就是所谓的“一槐春风”。傍观者:旁观的人。自肯:自觉自愿。方亲:才能亲近。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送虞丞相赴闽宪》一诗中说:“去日重阳山,今朝独木桥。”可见他送的不是一般的客人,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大臣。
首联“尚象子生子,高风新又新”,是说孙运干像他的父亲一样,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威望。
颔联“昔看三桧戏,今见一槐春”是说孙运干的父亲孙象子当年在赤壁大战中,曾遭到周瑜等英雄人物的算计和陷害,但最终没有被打败;今天看到他的儿子孙运干能够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干,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真是“一槐春”啊!这里运用了典故。三国时,孙权派周瑜率军攻取荆州。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周瑜与诸葛亮不和,周瑜设伏兵,欲擒诸葛亮于三江口。诸葛亮识破其计,巧设空城计,使周瑜不敢进攻。后因天气炎热,士兵病亡大半,于是撤军。周瑜对诸将说:“既生瑜何生亮!”从此,人们把周瑜称为“周郎”。曹操则被称为“周公瑾”。这里用典是为了说明孙运干的高贵品质。
颈联“父祖有家法,典型如老人”,意思是孙运干继承了他的父辈和祖父的家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家法”是指家庭中的规矩、制度或传统。“典型”是指榜样、典范。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孙运干的期望和赞美之情。
尾联“傍观应自肯,自肯乃方亲”,意思是说,如果旁观的人也能自觉自愿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那么他们才能真正地接近和信任别人。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这一反问句,表达了对孙运干的高度信任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孙运干及其父祖的赞美和期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正义、良知和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