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春馀絮,孤寒岁晚松。
谁知文有虎,只道士无龙。
湓浦城相别,蚕丛国再逢。
论心能几许,山水又重重。
【注释】
飘泊:漂泊。文:指韩愈的文章,这里指文章的气势。虎:形容韩愈的文章如猛虎一般。无龙:没有像张旭、怀素那样飘逸的书法。湓浦:今江西省九江市,古代湓口是长江与鄱阳湖汇合处,水路要经过此地。蚕丛国:古蜀地,传说中蚕丛氏所治之地。《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四引《括地图志》:“蚕丛国,古蜀王杜宇之所治。”再逢:又一次相逢。论心:指交游、交往。几许:多少、多寡。重重:重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离开江州前写给友人韩愈的诗作。诗人在江州时曾写过《送孟郊序》,对当时社会现象有所揭露和抨击,因此被贬为江州司马。本首诗是送别之作,诗人把对韩愈的怀念之情寓于其中。全诗语言质朴平实,风格朴实自然。
“飘泊春馀絮,孤寒岁晚松。”这两句用比喻来描写自己的处境。“春馀絮”喻春天已过,诗人仍漂泊不定,像飘荡在空中的柳絮,无所依托;“岁晚松”喻年老体衰,孤独无依。“谁知文有虎,只道士无龙”。意思是说,你文才横溢,却遭人嫉妒,就像老虎一样,而我却能保持清白,像道士一样,不慕名利,不被世人所知。
“湓浦城相别,蚕丛国再逢。”诗人在离开湓浦的时候,想起了曾经在这里相识的人,他们虽然分别很久,但彼此之间的友情并没有因此而淡薄。后来诗人又来到了蚕丛国这个地方,再次遇到了那些朋友,不禁感慨万千。
“论心能几许?山水又重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友情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即使山水重重阻隔也难以阻挡我们的友谊之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