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郡随山壤,卢溪上水舟。
双眸长不夜,两鬓未全秋。
制锦宁伤手,鸣琴自点头。
武陵花赏遍,安稳上瀛洲。
【注释】:
黔郡:指贵州一带。随山壤:随着地形地貌。卢溪:地名,在今湖南沅陵县境内。上水舟:泛指水上交通。双眸:眼睛。长:长久、永远。不夜:永不闭眼,形容视力极好。两鬓:指两鬓头发。秋:指人老。制锦:指织锦。宁:难道,怎么。伤手:使手受伤。鸣琴:弹奏乐器。自点头:表示同意。武陵:地名,在今湖北西部及湖南西北部。花赏遍:到处赏花。安稳:平安。上瀛洲:登上仙境。
【赏析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黔”和“卢溪”起兴,点明自己要远游他乡的去向和原因。黔地多山,地势高峻;卢溪在山中,舟行其上。两句是写景,也暗寓自己的仕途艰险,处境孤危。接着两句写自己与故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人的祝愿。
黔郡随山壤,卢溪上水舟。黔郡,指贵州一带。黔州地处西南边陲,地势高低不平,群山起伏,道路崎岖。所以诗人说:“黔郡随山壤”。这里既写出了当时黔州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要离开家乡、远离朝廷的无奈。卢溪,地名,在今湖南沅陵县境内。上水,泛指水上交通。舟,船。这两句是写景,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双眸长不夜,两鬓未全秋。一双眼睛(或“双眼”)长年累月地不闭眼,说明诗人日夜思念故乡。“两鬓未全秋”,说明诗人年纪虽老却仍未能功成名遂,未能实现报国之志。
【赏析二】:
这首诗的首句,用一个“黔”字总领三句,写黔地之高峻,山岭连绵,地势复杂,道路崎岖,因此难以行走,只能乘舟而行。次句写卢溪在山中,舟上行于山上的水上交通工具。第三句写诗人在船上望着家乡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最后一句则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了,但是还未能像先贤们那样建立功勋,实现报国之志,因此心中十分忧虑。
【译文】:
黔地随山势而起伏,卢溪上的舟行于山间水上。
双眸长年累月不闭眼,两鬓尚未白发已显秋色。
制锦何须损伤手艺?弹奏琴声可使人点头。
武陵地区花儿遍地开,平安抵达彼岸乐无边。
【赏析三】: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即将离任辰阳(治所在今湖南芷江)而作的。前四句写诗人送行时所见所感。首二句写黔地之高峻,山势之曲折,舟行之艰难,从而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后二句则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希望友人早日建功立业,实现报国之志。
全篇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