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虽非昔,相知不似今。
岁寒三益友,金断两同心。
半子来归叶,孤儿维事任。
此间拈鼓笛,那更有凡音。

诗句解读

  1. 相识虽非昔,相知不似今。 - “相识”指的是与某人初次见面时的认识或友情,”相知”则是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和信任。这两句表达了尽管彼此的友谊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密,但双方依然保持着深厚的理解与信任。
  2. 岁寒三益友,金断两同心。 - 在困难时期(如严寒季节),能够相互支持、扶持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里的“三益友”意味着有三重好处——即在困难中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而“金断两同心”则是指虽然面临困境,但双方都愿意共同面对,心志相通,如同黄金断了还能紧紧相连。
  3. 半子来归叶,孤儿维事任。 - “半子”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年轻人,他/她像叶子一样回归故土。而“孤儿维事任”可能是指这个年轻人承担起照顾年幼的孤儿的责任。
  4. 此间拈鼓笛,那更有凡音。 - “此间”可能是指当前或此时此刻,”拈鼓笛”指的是演奏笛子。这两句表达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中,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已经是难得的了,更不用说其他的杂音或普通的声音。

译文

  1. 尽管我们的友情已不如往昔,但彼此间的理解却更深。
  2. 在艰难时刻,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3. 一个孩子像叶子般归来,肩负起抚养孤儿的责任。
  4. 此刻弹奏乐器,已是难得之音,更何况是平庸之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困境中团结一致的赞美。诗中的关键词“岁寒三益友”和“金断两同心”,不仅描述了人物之间的深厚关系,也象征着在困难面前的坚持和团结,展现了作者对于真挚友情和共同克服困难的珍视。此外,诗中还通过比喻和象征,如将孩子比作归来的叶子,将音乐比喻为难得的“凡音”,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