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无咎,透梅肝胆入梅心。
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
大江之西出二士,长淮以北屈两指。
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
所恨俞子不同载,至今心系吴江湄。
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
所恨俞子不同征,至今梦绕襄山畔。
百尺卷雪楼,十顷黄龙州。
此地遇俞子,此时逢孟秋。
巽二滕六皆未集,广寒宫中暗窃来相投。
一枝两枝虽不多,千林红紫无若何。
七尺八尺抑何短,万里莽苍亦云满。
赠尔一则语,收却万年功。
真梅蕴在磊块胸,幻梅流出精明瞳。
溟蒙摸索未有睹,惨淡经营何所从。
中庸大学松斋绎几转,楞严圆觉竹几翻数卷。
他时相逢江路傍,茫茫江月梅花香。
但见梅花普照眼,不为梅花空断肠。
诗句原文:
杨无咎,透梅肝胆入梅心。
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
大江之西出二士,长淮以北屈两指。
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
所恨俞子不同载,至今心系吴江湄。
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
所恨俞子不同征,至今梦绕襄山畔。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赏析:
- 主题理解:
- 此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欣赏和思考梅花时的心境变迁。通过对比“杨无咎”与“俞舜俞”,诗人描绘了两位文人对于梅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美态的赞赏和向往。
- 诗中的“杨无咎”代表了一种直观、直白的审美方式,而“俞舜俞”则象征了一种更为深刻、内敛的艺术表达。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审美态度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艺术创作中主观感受和客观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
- 意象运用:
- 诗中使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意象。例如,“大江之西出二士”,可能象征着才华横溢的两位文人;“长淮以北屈两指”,则可能暗示着一种命运或境遇上的屈折。
-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引人深思。
- 情感表达:
- 诗中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从最初的欣赏和赞叹,到因无法与对方共赏而感到的遗憾,再到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和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波动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状态,也映射了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 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 语言风格:
- 整体而言,此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符合古诗的特点。每一句都精心构思,既有韵律之美,也有意境之深。特别是最后两句“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所恨俞子不同载,至今心系吴江湄。”,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此诗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艺术作品。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是研究宋代文学和诗歌创作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