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西来长子孙,不徒无诤且无言。
后来鼻孔撩天汉,有眼何尝看世尊。

【注释】

达摩西来:达摩是禅宗的始祖,他来到中土时曾对人说:“吾传佛心印,安住当知不立文字。”后人便称禅宗为“达磨宗”。西来:指从西印度来的。长孙:即菩提树,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成道,曾在一株娑罗树上生下来一颗无上正等正觉的“圣果”。“菩提”即此“圣果”之意。后来:指释迦牟尼之后,佛教传入中国。有眼:指有智慧、有见识的人。世尊:指释迦牟尼,佛祖。

【赏析】

本诗是作者赠与和尚无诤的一首诗。诗人通过写达摩祖师西来,留下菩提种子,又通过比喻和反问,表达了自己要继承佛祖遗志,传播佛法的思想感情。

首句说“达摩西来”,这是全诗的关键。达摩是禅宗的始祖,他到中土后,只留下一个偈语:“我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能现佛,三藐肯移名?应观色身实,不睹境而空。随其意转处,即是见性功。”(《楞伽师资记》)意思是:我本来在这里,传授佛法来拯救迷途的人,一花就能现出佛的形象,三藐(miǎo音妙)的微尘也不肯移动,只要看到我的真面目(指本性),就可以觉悟了。这里所说的“一华”、“三藐”都是极小的东西,用来形容佛性也是十分恰当的。

第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成道后,就到印度去弘法。他在一棵娑罗树上生下了这颗无上正等正觉的“圣果”。这里的“圣果”就是菩提树,也就是“菩提子”。

接下来两句,是说释迦牟尼成道后,留下了这棵菩提树和它的“圣果”——菩提种子,然后他就东渡日本去。“后来鼻孔撩天汉”,这是说释迦牟尼东渡以后,他的鼻孔里流出的水,都像撩起天上的银河一样,流到了日本。“有眼何尝看世尊”,这是反问语气,意思是:释迦牟尼虽然留下了这棵“圣果”,但他自己也从来没有看过它一眼。

这首诗的大意是:达摩大师从西边来,留下了菩提树和它的“圣果”,然后又向东渡海,留下了水。这水就像撩起银河一样流到了日本。但释迦牟尼本人却没有看过这棵树一眼,因为他的眼中只有众生的疾苦。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菩提树、菩提种子和释迦牟尼的事迹,赞美了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拯救众生的伟大精神,同时寄托了诗人要继承佛陀遗志,传播佛法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