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游碧渚,避世作渔翁。
试问千钟禄,何如一钓筒。
雨添春后水,帆涨晚来风。
缗卷看鱼上,停桡倚荻丛。
泛舟
泛舟游碧渚,避世作渔翁。
试问千钟禄,何如一钓筒。
雨添春后水,帆涨晚来风。
缗卷看鱼上,停桡倚荻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比为渔翁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泛舟游湖、捕鱼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首句“泛舟游碧渚”,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湖面上泛舟游玩的景象。这里的“碧渚”指的是湖中的一块绿色的土地,象征着宁静和美丽。诗人用“游”字表现出他的心情轻松愉快,与自然融为一体。
次句“避世作渔翁”,则表明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成为一位隐逸的渔翁。这里,“避世”意味着远离尘嚣,不再关心世事纷扰;“作渔翁”则是诗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即隐居山林,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三、四句“试问千钟禄,何如一钓筒?”,诗人开始思考自己的生计问题。他认为,虽然拥有丰厚的俸禄(千钟),但相比之下,捕鱼却显得更加简单有趣。这里的“试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比较,他试图寻找一种更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方式。
五、六句“雨添春后水,帆涨晚来风”。描述了诗人在春天雨后的湖面上泛舟的情景。雨水使湖水变得更加清澈,增加了春意;傍晚时分,风势渐起,使得湖面泛起涟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七、八句“缗卷看鱼上,停桡倚荻丛。”则描绘了诗人在湖上捕鱼的情景。他用“缗卷”指代渔网,而“看鱼上”则表示他在仔细观察鱼儿的动态;“停桡倚荻丛”则表现了他停下船只靠在芦苇丛中休息的样子。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体现了他对捕鱼技艺的精湛掌握。
这首诗通过对泛舟游湖、捕鱼的场景进行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以及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对比的方式,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寻求平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