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千年在,何人结构功。
寒潭空夜月,老桧易秋风。
我问四奇观,师云一切空。
因之悟真境,只在太虚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法藏千年在,何人结构功。
- 解释:这里的“法藏”指的是佛教中的法身藏,是佛陀的真身不坏的象征。“千年在”表示这个法身藏历经千年依然存在。而“何人结构功”则表达了对这千年不变的法身之能的疑问和赞叹。
- 注释: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深厚底蕴的感叹,以及对佛祖智慧与力量的敬仰。
- 寒潭空夜月,老桧易秋风。
- 解释:寒潭与老桧都用来象征岁月的侵蚀与无常。寒潭中没有月光是因为其寒冷,老桧因年久失修容易受到秋风的侵袭。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沧桑变化,同时也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注释: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宇宙的循环,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我问四奇观,师云一切空。
- 解释:这里“四奇观”可能指的是世间罕见的美景或奇特的事物(如山川、建筑等),但诗人通过询问后发现这些都是虚幻的存在。而师傅的回答“一切空”意味着世间万物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是虚无的。
- 注释:这一问答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认知的质疑,以及对佛教中“空”哲学的领悟。
- 因之悟真境,只在太虚中。
- 解释:在这里,“真境”指的是真实而深远的境界或境界的真实本质。“太虚”在佛教中指的是真空,即所有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诗人从师傅的教诲中领悟到了真理的实质——一切都源于虚空,没有固定的实体或界限。
- 注释:这一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寺庙的宁静以及禅师的教导,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宇宙真相的深刻领悟。首两句通过对“法藏”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敬畏;中间两联则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隐喻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空”的理解,认为一切皆源于虚空,从而领悟到真正的人生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