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寂寂鸟飞飞,旧事那容数一圻。
山色自怜云泱莽,暮寒犹作雨霏微。
谈馀故喜珠仍在,境胜端知玉有辉。
问取塔中黄面老,此生何处是真归。
次韵三首
荒林寂寂鸟飞飞,旧事那容数一圻。
山色自怜云泱泱,暮寒犹作雨霏微。
此诗为“三次韵”之作品,其形式遵循古代诗词中的特定规则,即在押韵方面需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韵脚,并且保持一定的次序一致性。本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通过对自然界中鸟语山林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变迁感慨。
首句“荒林寂寂鸟飞飞”开篇即用“荒林”和“寂寂”两个词,勾勒出一幅孤寂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其中,“荒”字传达了一片未经人工破坏的自然状态,“寂寂”则强调了这种状态下的静谧与孤独感。而“鸟飞飞”则以鸟的动态来反衬环境的静谧,增添了一份生动感。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隐含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山色自怜云泱泱,暮寒犹作雨霏微”,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感受。诗人通过“自怜”与“犹作”这两个词的使用,表现出对自然界中云烟变化无常的赞叹。同时,“暮寒”与“雨霏微”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变化的敏感与珍视。这两句诗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短暂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第三句“谈馀故喜珠仍在,境胜端知玉有辉。”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延续,并进一步扩展了主题。这里的“谈馀”可能指闲暇之余的对话或思考,“故喜珠仍在”则暗示着尽管世事多变,但仍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珍惜。“境胜端知玉有辉”则表明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依然能够看到希望的光芒。这两句话共同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末句“问取塔中黄面老,此生何处是真归?”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和哲理总结。这句诗中,“问取”表达了一种探询或追问的意味,而“黄面老”则可能是对一位智者或长者的形象描绘,暗示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寻求智慧和指引的愿望。结尾处“此生何处是真归”则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困惑与迷茫。这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整个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迷信和无谓恐慌的批判。诗中使用了具体的形象和场景,使诗意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