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
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

注释:

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派遣晁公昂视察沿江的军营。

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有一天,烽火台传来信号,我眺望黄昏的烟雾,再次来到战场,已经年迈。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我说的本来就平平凡凡的话,国家的事哪能轻易放弃呢?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运输军粮,不需要用马车,也不需要用刀剑。

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上天的威力本来不多杀,这次征伐可能与今年有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关切。

首句“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交代了诗人派遣晁公昂巡视边防的任务。晁公昂是当时的一位将领,负责巡视边疆的军事设施。

颔联“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表达了诗人对战事的担忧。烽火台在边疆地带,一旦点燃,就预示着有战事发生。而诗人每次看到夕阳下的烟雾,就会感到战争的威胁。

颈联“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诗人认为,国家的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轻言放弃。这里的“王事”指的是国家大事,“数数然”则是指反复无常的意思。

末联“转饷未应劳马牛,摧锋犹或要戈船”表现了诗人对军队生活的了解。虽然战事繁忙,但后勤补给并不困难,军队的生活并不辛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士兵英勇奋战的期望。

全诗以边塞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通过描写边疆的战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士兵英勇奋战的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