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云日如火催,净光行食声转雷。
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坐清风来。
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
待得三间著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

【注释】

净光:明亮、洁净的光。

松风阁:位于山中,以松木为栋梁,因而得名。此诗是作者在山中建楼时所作,故名《净光松风阁》。

城中:指城市之中。

云日如火催:城中的太阳像一团火一样炙热,催促着人们劳作。

净光行食声转雷:净光寺僧人行食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

不知何处白蘋起:不知道哪里的水面上飘起了白蘋(一种水生植物)的花瓣。

便有满坐清风来:就有这样的清风吹拂着整个座席,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不要以为建造这样的楼房不是当前急需的事情,老翁应当挥动斧头,挥动锯子,去砍伐树木。

待得三间著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等到建成三层楼房的时候,我就可以扶着老人一起上楼欣赏这清爽宜人的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建楼时所作,所以名为《静光松风阁》。全诗通过对楼阁和山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首句“城中云日如火催”,诗人用“云日如火”来形容城中的太阳炙热,仿佛火炉一样,催促着人们劳作。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不仅表现了城市的繁忙与喧嚣,更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人转向描写自己的楼阁:“净光行食声转雷。”在诗人心中,这座高楼就如同一座巨大的雷声,每当他在这里用餐或行走时,都会听到如雷的响声回荡在他的耳边。这种描述既表现了建筑的规模之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诗人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座清风来。”在诗人看来,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美丽的景色,就会有清凉的微风拂面。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莫言筑楼非急务,翁当挥斧运锤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坚定决心,无论多么紧急的任务,他都将毫不犹豫地去完成。这种豪情壮志,令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环境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热爱。同时,诗歌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坚韧和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