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秋风至,萧萧木叶飞。
如何逢汉使,犹未寄征衣。
不叹千里远,难甘一信稀。
年年沙漠雁,随意得南归。

注释:

瀚海秋风至,萧萧木叶飞。

如何逢汉使,犹未寄征衣。

不叹千里远,难甘一信稀。

年年沙漠雁,随意得南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上》组诗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对边塞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瀚海秋风至”,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瀚海指的是辽阔的沙漠,秋风则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这一句以秋风作为画面的开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阔的氛围。接着,“萧萧木叶飞”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木叶飘落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战争的残酷。这两个句子共同勾勒出了边塞秋季的凄凉景象。

第二句“如何逢汉使,犹未寄征衣。”则是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刻揭示。这里的“汉使”指的是古代的使者,他们肩负着传递国家重要情报的使命,但在这样的边塞环境下,他们却无法及时将消息传递给朝廷,导致征衣未能寄出。这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无奈,也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第三句“不叹千里远,难甘一信稀。”则是对战争的残酷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这里的“千里”指的是遥远的地方,“难甘一信稀”则是指难以忍受战争期间信息的稀少和匮乏。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得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更加强烈。

最后一联“年年沙漠雁,随意得南归。”则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沙漠雁”指的是候鸟,它们每年都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这些候鸟无法自由地迁徙,只能在沙漠中度过漫长的冬季。然而,即便如此,它们依然能够找到南归的道路,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令人钦佩。这两句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和平时光,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