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言下第我西飞,执手都门泪满衣。
万里得归头半白,经年相别道应肥。
火钻欲遍龟难死,竹实犹多凤不饥。
暂到东山慰愁抱,春秋之学说深微。
《招张泂明远》
石介诗作赏析
诗歌原文
君言下第我西飞,执手都门泪满衣。
万里得归头半白,经年相别道应肥。
火钻欲遍龟难死,竹实犹多凤不饥。
暂到东山慰愁抱,春秋之学说深微。诗歌翻译
你听闻我落选,便离开京城,我的眼泪沾湿了衣襟。
虽然我远离家乡,但岁月让我渐显苍老,与你离别的年月让我身体发福。
火中取物如同乌龟难以存活,竹林果实众多,而凤凰却仍能自得其所,不受外界干扰。
短暂的时光里,我来到东山,希望能安慰你长久的愁绪,并探讨春秋时期的深厚学问。诗歌注释
- 君言下第:朋友因科举考试未中而离京回家。
- 我西飞:诗人自己离开京城。
- 都门:京城的城门,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所在地。
- 泪满衣:表达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波动和不舍。
- 万里得归:诗人最终获得成功或返回家乡。
- 头半白:形容岁月带来的变化,人的发丝已经变白。
- 经年相别:长时间未能相见。
- 火钻:比喻追求名利的人。
- 龟:象征长寿的动物,难以生存。
- 凤不饥:凤凰代表高贵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东山:古代隐士常居之处,象征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春秋之学: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强调实用和道德修养。
诗句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心情转变。首句“君言下第我西飞”,直接点出友人落榜的事实,诗人虽离京却无法割舍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接下来的诗句“执手都门泪满衣”则描绘了两人告别的场景,泪水满衣反映了彼此间的深厚感情和不舍。最后两句“万里得归头半白,经年相别道应肥”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经历的变化,也暗示了友情的持久和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宋代文学中难得的佳作。诗人简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主张道统文统合一,反对佛老和骈文,著有《徂徕集》。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思想性和深刻性著称,尤其在政治评论和哲理散文方面有独到见解。石介的生平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之前,当时石介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至兖州观察推官。尽管身处困境,石介仍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其作品多涉及政治、哲学及文化批评,展现了他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开始受到重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特色
《招张泂明远》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巧妙的结构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首先,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能够很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其次,诗歌通过对友人离京的情景、个人情感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比喻,如“火钻”和“龟”等,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寓意。历史意义
《招张泂明远》不仅是石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宋代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在北宋时期,由于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文人士大夫遭受贬谪或失去官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个人命运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心态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思想价值
石介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其作品充满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招张泂明远》中的“爱君不忍强君酒,心与白日同西飞”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忠诚的承诺;而“火钻欲遍龟难死,竹实犹多凤不饥”则反映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理解。这些思想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同时,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在动荡时期对道德和精神的追求。现代应用
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启示意义。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现代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