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脩道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诗,理解原诗的内容、思想情感及手法特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另寻答案。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既考查考生对全诗的理解和感悟,又考查其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律。首句点题,直接提出“过潼关”。二、三两句写前朝用兵之道,四、五句写后主用兵之道,六、七句写中朝失政,八、九两句写边塞之苦,十、十一两句写宫中之乱,十二句写朝廷之乱。最后两句,诗人发出感慨:始知资形势,不如脩道德。
【答案】
过潼关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不如脩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