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渺白云乡,天风吹晓凉。
人寻水源至,路入树阴长。
昼静闻晴哢,春馀拾涧芳。
余心忽有得,欲语又还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后三句写情,以景托情,借物喻志,寄情于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天竺分韵得芳字”是这首诗的题意。

首联写诗人在清晨时分,来到天竺山,看到山野之中有一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那里风清气爽,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颔联写诗人沿着山路前行,寻找水源。山路蜿蜒曲折,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遮天蔽日,使得阳光只能通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听到了泉水潺潺的声音,那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生喜悦。

颈联写诗人沿着山路前行,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他走近溪边,看到了溪水旁的花草。那些花草经过春雨的滋润,显得更加鲜艳美丽;而那些被雨水打落的花瓣,则飘落在溪水中,与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被这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捡起了一片花瓣放入口中品尝。

尾联写诗人突然产生了一种灵感,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当他正要开口时,却发现自己又忘记了该说什么。可能是因为诗人觉得自己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或者可能是因为诗人觉得这个灵感太过突然、太过深刻,需要时间来酝酿和思考;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总之,诗人在这个瞬间感到了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天竺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泉水、花草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对花香的品味,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花香比喻为“涧芳”,将诗人的情感比喻为“忽有得”和“欲语又还忘”,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