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均调应改元,贤侯喜雪望尧天。
暗声撒竹高斋夜,瑞彩连云画戟前。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
应怜陋巷袁安卧,拥褐孤吟又过年。

【注释】

次韵司封使君新岁喜雪

玉烛:指新年。

均调应改元:意思是说新的一年要像玉烛一样的均匀,和谐地调节和调换。

贤侯:对人尊称的敬词。

尧天:指帝王的统治,这里用来形容天空。

撒竹:指雪落竹丛的声音。

瑞彩连云:形容雪后的天空像一幅连着的画。

湖山:指代山水。

洞府:道教中供奉神祇的宫观。

觞咏:古代的一种饮酒吟诗的雅集。

陋巷:简陋的巷子。

袁安卧:东汉袁安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但生活却非常节俭。

拥褐:穿着粗布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冬,作者时年52岁。《全宋诗》卷二四九收录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以“雪”为题,赞颂雪花之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在新春伊始,对国家、社会以及自己的处境所抱的复杂情感。

“玉烛均调应改元,贤侯喜雪望尧天。”起首两句点明时间,“玉烛”,喻指新年。诗人把新年比作“玉烛”,意即新年的到来犹如玉制的烛台一样,将黑暗驱散,光明来临,万物和谐统一,天地间一片光明。“贤侯”,是对朝廷大臣的尊称。“尧天”,指舜帝时代的太平盛世。这两句说,新的一年到来,应该像玉烛一般调和,像尧天一样美好。

“暗声撒竹高斋夜,瑞彩连云画戟前。”第三句写雪花飘落到竹林中,发出沙沙响声,而第四句则说雪花落在画戟之前。“暗声”、“瑞彩”都指雪花落下的景象。“高斋”指高大宽敞的书房。这两句说,在深夜中,雪花悄然无声地飘落到了竹子丛中,又洒落在画着戟图案的宫殿前面,形成了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同时也寓意着国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他写道,广阔的湖光山色如同仙境一般,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欢聚一堂,享受着丰盛的美酒和欢乐的歌声。这句中的“洞府”指的是隐居之所,而“觞咏”则是古人饮酒赋诗的雅事。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

“应怜陋巷袁安卧,拥褐孤吟又过年。”最后一句,诗人通过一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写道,当年袁安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但他的生活却非常简朴和快乐;而如今,他仍然过着这样简朴的生活,只是孤独地吟诵着诗歌度过新年。这里的“陋巷”指偏僻的小巷。“袁安”是指东汉时期的名士袁安,他曾居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但依然过着清贫而快乐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于官场浮华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