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云溪居,送子云溪濆。
重来问何时,笑指溪上云。
一别四周星,坐此世故纷。
衰颜两非昔,华发粲可耘。
我缠风树悲,终日无一欣。
子乃水菽忧,尚此奔走勤。
对床语未终,悬知便离分。
霜风吹客袂,别意如丝棼。
子归葛陂上,去路接乡枌。
归梦尚随子,何当叹离群。
【赏析】
《送金确然归弋阳》,唐·李白。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金确然送别时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惜别之情。
其一:
昔我云溪居,送子云溪濆。
重来问何时,笑指溪上云。
注释:
①“昔”字承上启下,表明此诗作于不久前,与金确然离别不久。“我”“子”互文见义,即我(你)、你(我)的意思。“云溪”代指家乡。“云”字暗用典故。《庄子·田子方》有“楚王闻庄子贤,使使者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使者曰:‘千金,重币,其于我何加邪?’”此处以“云溪”指故乡,表明自己虽远游他乡,却时时怀念故乡。“云”字还暗含诗人漂泊异域的孤寂情怀。“濆”(fén)山名,在今江西省奉新县西。《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江西分野,南界江州,北界虔州,东界吉州,西北界袁州,西南界抚州,东北界宜春。”此诗当是李白离开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时所作,故称“云溪”。
其二:
一别四周星,坐此世故纷。
衰颜两非昔,华发粲可耘。
注释:
①“四周星”指日月星辰。古人认为天上二十八星宿各有所属,因此把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各三个月,合共二十八个月,称为“一周”,故称四周星。此言别后已四年有余,时间之长令人感慨不已。②“衰颜”意指衰老的容颜。③“华发粲可耘”指白发丛生,如同可以耕耘的土地一样。④“粲”同“粲”,“可”通“何”。“可耕”犹云“何妨”。言头发白如霜雪,但自己仍能像耕种田地那样辛勤劳作。⑤“四”字暗扣首句中的“四周星”。“四周”即四周,言别后已四年有余,时间之长令人感慨不已。
其三:
我缠风树悲,终日无一欣。
子乃水菽忧,尚此奔走勤。
注释:①“风树悲”指因飘零而感到忧伤。②“水菽忧”指因奔波劳碌而忧心忡忡。③“尚”字暗含“还”。
其四:
对床语未终,悬知便离分。
注释:①“床”即床榻,泛指卧处。②“悬知”即预料,预计。③“分”字承上启下,表明此诗作于不久之前,当是诗人在与朋友告别之际所吟咏的诗句。
其五:
霜风吹客袂,别意如丝棼。
注释:
①“霜风”指寒风。《楚辞·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②“客袂”意指飘零在外的人的衣袂,比喻自己的游子身份。此句言秋风劲吹,诗人不禁感慨万千。③“别意如丝棼”意指分手时的依依难舍之情就像缠绕在一起的丝线那样纷繁复杂。④“别意”暗指离别之时的心情。⑤“如”字暗扣前文的“霜风”。
其六:
子归葛陂上,去路接乡枌。
注释:①“葛”通“葛陂”,在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东南。《春秋·鲁哀公七年》载:“秋九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男于洮。”杜预注:“今葛陂在淮南,故址在合肥县。”此诗当是李白离开宣城时所作,故称“葛陂”。②“枌(fen)”同“枌榆”,地名。③“去路接乡枌”意指友人即将回到故乡葛陂,而诗人则要继续踏上漫漫旅途。④“接”字暗含“将”。
其七:
归梦尚随子,何当叹离群。
注释:①“归梦”指回家的梦。②“离群”意指远离亲人和朋友。③“叹”字暗扣前文的“何当叹离群”。
【译文】
当初我在云溪住过家,送走你到云溪边小山坡。
重来时又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笑着指着那高高的白云。
分别后已经过了四周年,天天如此烦恼不断。
如今我已经老了,不再年轻,头发花白,但还要像以前一样辛勤耕作。
我因为思念你而忧愁,整日没有一点快乐的时候。
你却因为奔波劳碌而忧虑,还是努力不停地赶路。
坐在床边交谈还没有结束,我们就能预料到将要分离。
霜风吹动我的衣袂,离别的情意就像纠缠在一起的蚕丝一样纷繁。
你要回到老家去,离开的路就在乡村附近。
你的离去让我十分伤感,什么时候才能不这样孤单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