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门常闭,家贫客自疏。
溪山行老我,风月不欺予。
谩有书成诵,端无货可居。
清江千里道,持此问舂锄。
注释:
地僻:地理位置偏僻。
地僻门常闭:因为地处偏僻,所以门户常常关闭。
家贫客自疏:家里贫穷,自己却疏远了人世的热闹。
溪山行老我:在山水间行走使我变得苍老。
风月不欺予:清风明月不会欺骗我(比喻清高脱俗的生活)。
谩有书成诵:虽然有很多书籍已经读过并背诵下来。
端无货可居:但也没有钱财可以安身。
清江千里道:清江流经千里。
持此问舂锄:拿着这些书籍,来询问耕田的工具(这里用“舂锄”象征耕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前两句描绘出诗人身处偏僻之地,由于家境贫寒而与世隔绝的境况。后四句则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抒发。
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他不愿受外界诱惑,追求名利富贵。他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过着清苦朴素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他感到充实而满足,同时也让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诗人对于读书的态度也显示出他的高尚情怀。他深知书中的道理无穷无尽,但自己却没有太多的财富可以用来安身立命。因此,他选择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而不是让自己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他认为农耕是一种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它能够让人们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因此,他在诗中以耕种工具为喻,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农耕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即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