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念凉天,搔首坐待旦。
北风鸣屋角,此怀忽凄断。
儿曹计伏腊,极力供井爨。
忆昔冬来南,骨肉遣星散。
念兹岂人为,稍定理丝乱。
呻吟裘氏地,皆是儒与缓。
往语执金刚,勉力守门闬。
倒囊留一钱,且免用鞭算。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尝作十诗因次其韵。
中夜念凉天,搔首坐待旦。
北风鸣屋角,此怀忽凄断。
儿曹计伏腊,极力供井爨。
忆昔冬来南,骨肉遣星散。
念兹岂人为,稍定理丝乱。
呻吟裘氏地,皆是儒与缓。
往语执金刚,勉力守门闬。
倒囊留一钱,且免用鞭算。
【注释】
十月旦:指农历十月初一日。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二日,禁火吃冷食。
“北风”两句:意谓在寒冷的北风声中,作者感到自己衰弱衰老。“此怀”,指作者此时的心情。“忽”,突然。“凄断”,悲伤到极点。
“儿曹”四句:指作者回忆去年冬天从南方回乡时的情景。“伏腊”,古代祭祀名,在冬至后的第一个戊日和腊后的第一个戌日。“井爨”,指炊事劳作。
“忆兹”二句:言想当年自己被贬为江陵参军(今湖北荆州),全家被迫离散,骨肉亲人各奔东西。“岂人”,哪能说是人为呢。
“念兹”三句:言想起当年自己因受排挤而愤激不平,但勉强压抑住心中的不满,不使情绪爆发。“稍正”,“稍稍”的意思;“理丝乱”,即理丝棼,形容思绪纷繁紊乱。
“呻吟”三句:意谓作者想到自己当年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时,曾遭受权贵的凌辱,因此心中悲愤难忍,只得呻吟叹息。“呻吟”是悲吟的意思。“裘氏地”指长安城西的长安街。当时长安街两侧多是高门大户,而作者所居则在贫民窟中,故说此地是作者的“呻吟之地”。
“皆是”二句:言自己当年在长安城中,曾受到一些儒家学者的排斥,因而心中愤懑不安,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不该做官。“儒与缓”,指儒者及那些不急不慢的人。这一句是说自己当年因受排挤而愤懑难抑,甚至后悔当初不该为官。
“往语”二句:意谓以前曾对金刚(即金吾将军)说过这些话,希望他能努力坚守自己的岗位。“勉力”,尽力而为的意思。“守门埮”,守卫城门的意思。
“倒囊”三句:意谓自己曾把钱袋里的钱倒出一些给穷人,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倒囊”,把口袋翻转过来的意思。“一钱”,即一文钱。“免用鞭算”,意思是可以免除责罚。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杨载所作。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自己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抒发了诗人因受排挤、不得志而郁郁不得伸的苦闷心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愤慨之情;后两句写自己过去曾对权贵表示过不满,并劝他们要努力尽职,不要懈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就描绘了一个寒冷清秋的夜晚,他坐在屋角,望着北风凛冽的天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衰老与孤独来。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冬天从南方回乡时的情景,那时骨肉亲人被迫分别,各自奔赴天涯。这些回忆让诗人更加感慨万千,心绪纷乱。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些痛苦的回忆所困扰,而是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回忆起自己在京城长安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他曾被排挤、打压,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懑。他曾试图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谅解和支持。然而,当他看到对方回复的内容时,却只能无奈地苦笑。这种痛苦的经历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他曾经向金吾将军表达过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当听到对方冷漠的回答时,诗人只能无奈地叹息。这样的经历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