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翔麟夜不关,房星之精下人间。
一鸣堕地势千里,四十万匹中如山。
皇天生此意何在,天意有在平百蛮。
百蛮款塞皆稽首,干戈包尽于菟斑。
剪成三鬃代官字,濯之太液登王闲。
紫坛谒天五使出,玉辂扶日双轮还。
宝鞭不用绣鞯稳,扇筤前开曲盖弯。
方知徐行备天仗,绝胜疾走周人寰。
开元距今四百载,人物风流无一在。
如何两骥今尚存,好手传神能不坏。
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
韩干二马图
飞龙翔麟夜不关,房星之精下人间。
一鸣堕地势千里,四十万匹中如山。
皇天生此意何在,天意有在平百蛮。
百蛮款塞皆稽首,干戈包尽于菟斑。
剪成三鬃代官字,濯之太液登王闲。
紫坛谒天五使出,玉辂扶日双轮还。
宝鞭不用绣鞯稳,扇筤前开曲盖弯。
方知徐行备天仗,绝胜疾走周人寰。
开元距今四百载,人物风流无一在。
如何两骥今尚存,好手传神能不坏。
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
注释:
- 飞龙翔麟夜不关,房星之精下人间。——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飞龙和麒麟在月光下自由飞翔,仿佛它们不受时间的束缚,一直留在人间。其中“房星之精”指的是天上的星辰,象征着神秘和力量。
- 一鸣堕地势千里,四十万匹中如山。——这句话描述了一匹骏马奔驰时的情景,马蹄落下的声音如同从千里之外传来,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震撼力。同时,“四十万匹中如山”则表达了这匹马的强大气势,如同山一般巍峨壮观。
- 皇天生此意何在,天意有在平百蛮。——这句话提出了一个疑问,即皇帝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画作?这里的“天意”可能指的是皇帝的意图或命令。而“平百蛮”则表明这幅画的目的是传达和平与和谐的理念,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消除战争和冲突。
- 百蛮款塞皆稽首,干戈包尽于菟斑。——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边疆的场景,百蛮族的人们纷纷向中央表示敬仰,放下武器和盾牌,只留下战马和战痕作为象征。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武器,而“于菟斑”则是一种古代的战车图案,代表着战争的痕迹。
- 剪成三鬃代官字,濯之太液登王闲。——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画中的细节,用三根鬃毛剪成的图案代替了汉字,然后将其放入清澈的池水中清洗。这里的“太液”是指皇家园林中的湖泊,代表着高贵和纯净。
- 紫坛谒天五使出,玉辂扶日双轮还。——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场景,五位使者骑着紫色的马车来到天界,然后在太阳的辅助下返回地面。这里的“紫坛”是指紫色的祭坛,而“玉辂”则是古代的一种豪华交通工具,代表着尊贵和荣耀。
- 宝鞭不用绣鞯稳,扇筤前开曲盖弯。——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画中的人物形象,他手中的宝鞭并不需要华丽的鞍具来支撑,而是自然地垂放在身侧;他的扇子被打开,遮住了一部分脸庞,形成了一种优雅而又神秘的氛围。
- 方知徐行备天仗,绝胜疾走周人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比和思考,知道缓慢行走可以准备充分的仪式,但比起快速奔跑却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它强调了稳重和从容的重要性,即使在紧急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 开元距今四百载,人物风流无一在。——这句话回顾了开元年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当时的社会风气非常繁荣,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和传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历史的尘埃。
- 如何两骥今尚存,好手传神能不坏。——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现在还有能够传神绘画的高手吗?这里的“两骥”指的是两匹优秀的骏马,它们的精神和气质都被画家以精湛的技艺捕捉并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看到了它们真实的存在。
- 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这句话给出了一个建议,即可以从这幅画中学习它的规模和风格来完善自己的绘画技艺。它认为这幅画的风格和规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