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尽尘难掩,光分逐露圆。
香清得桂子,珠莹坠花钿。

【注释】

“光分逐露圆”:光分,光的分布;逐露,随着露珠而散开。

【赏析】

《宝月观》是一首咏物诗,以宝月观中的月亮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宝月观中的月亮,后一句写观中的桂花。

“宝月观”,即月光皎洁之观也。

“浊尽尘难掩,光分逐露圆。”这两句是说,宝月观里的明月,把一切尘世的污浊都映照得清清楚楚,而那轮圆月则如一轮皓月般洒落清辉。前句写宝月观中的月亮,它像一面镜子,将世间的一切映现出来。“宝月观”三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实指者,实指作者所居住之处;虚指者,实指作者所居处的象征。从“宝月”二字可知,作者所居之地有宝月之景,故有此名。

“香清得桂子,珠莹坠花钿。”这两句是说,宝月观的月亮,散发着清香,仿佛桂花一样芬芳。而那轮圆圆的月亮,就像珍珠一样明亮。前句写宝月观中的桂花,后句写观中的桂花。“桂子”、“花钿”、“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月亮的。桂子,是一种常在中秋时开放的花。花钿,是一种装饰品,形状像花形的首饰。明珠,是指明亮的月亮。这两句是说,宝月观的月亮,散发着香气,犹如桂花一般芬芳。而那轮圆圆的月亮,就像明珠一样明亮。前句写宝月观中的桂花,后句写观中的桂花。“桂子”“花钿”“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月亮的。“桂子”与“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月亮的。“花钿”是形容月亮的词语。这两句是说,宝月观中的桂花,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如同桂花般芬芳。而那轮圆圆的月亮,就像明珠般明亮。

整首诗以宝月观的月亮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前两联分别写了宝月观中的桂花和月亮,最后两句则是对前两联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