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节亭亭晻霭间,邦人多看锦雕还。
初传使者驱千骑,俄见将军定百蛮。
云尽月光依组练,雪消春信满湖山。
伫闻禁掖催颇牧,玉陛归亲咫尺颜。
【注释】
权帅:指边地的统帅。静州:今甘肃靖西县,古称静江府。
汉节亭亭:汉节是汉朝朝廷颁发的符节,用以证明身份和使命。亭亭,高大的样子。晻霭间:云遮雾挡之中。邦人:国中人士。锦雕还:指陈漕凯旋归来。
初传:初次传出的消息。使者:出访的人。千骑:一千名骑兵。俄见:不久就见到。将军:统率军队的将领。定百蛮:平定一百个部落。
云尽月光依组练:天黑时,月光照射在战袍上。组练: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用来做衣带或旗幡上的装饰。
雪消春信满湖山:春天的气息已弥漫了整个湖山大地,到处是鲜花和草木。
伫闻:久闻、盼望听到。禁掖:宫殿之内。催颇牧:催逼边将出战。颇牧:边将名。
玉陛:帝王宫殿的台阶。亲咫尺颜:皇帝近前,面带喜色。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春,当时诗人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分司东都洛阳,与陈蕃同时,故称“陈漕”。此诗为赠给陈蕃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凯旋归来的喜悦之情。全诗写景抒情结合得当,意境开阔,情意深厚,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是一篇佳作。
首联先写景:“汉节亭亭,晻霭间”描写了边关将领的威仪,“邦人多看锦雕还”,表现了边地将士的豪迈情怀。“汉节亭亭”,即汉朝的符节,这里比喻边关将领威武雄壮的形象。“亭亭”本形容草木高耸直立的样子,这里借来形容边关将领威严庄重的样子,给人一种高大而不可侵犯的感觉。“晻霭”则是指云层密布的景象,这里用来衬托边关将领的威严和神秘感。“邦人”,指的是边地的人们,也就是边关将士们的家人和朋友。“锦雕还”,指的是战士们凯旋归来的情景。这里的“锦雕”,既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又可以理解为战士身上所披的战袍,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还”,则是返回的意思,表示战士们胜利归来。这一联通过描绘边关将领威武雄壮的形象以及战士们胜利归来的情景,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
颔联开始过渡到送别:“初传使者驱千骑,俄见将军定百蛮。”这里所说的“初传使者”指的是边关将领派出使者的消息,而“俄见将军”则是指使者回来后带回来的将军的消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起初听说边关将领派出使者,率领一千名骑兵去征伐敌人;不久之后就看到这位将军平定了一百个部落,使得边关地区重新恢复了和平。这两句诗通过对使者和将军的描述,展现了边疆战争的胜利和和平的到来。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边关将领的英勇:“云尽月光依组练,雪消春信满湖山。”这里所说的“组练”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用来做衣带或旗幡上的装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等到乌云消散,月光照耀在战袍上时,已经平定了敌人的百个部落;等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时,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天空的变化、月亮的出现和春天的到来,展现了边关将领的英勇和胜利带来的美好景象。
尾联再次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伫闻禁掖催颇牧,玉陛归亲咫尺颜。”这里所说的“禁掖”是指皇宫之内,“催颇牧”则是催促边将出征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期待着皇帝能够下令催促边将出征,以便取得更大的胜利;而当边将凯旋归来时,皇帝会亲自迎接他,并给予他赏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凯旋归来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争的胜利和和平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凯旋归来的喜悦之情。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