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中闻之暖挟纩,尽道节制吾父师。
东军本皆孝顺儿,好在良牧绥牧之。
太清鱼不蕃,太缓琴不理。
师中有吉当自求,度外无功更谁喜。
秋风淅淅吹芙蓉,山童唤我歌汉中。
中欲歌兮可奈何,为语前途胡秘阁,莫使兵贫复如昨。
【注释】
汉中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汉中有胡语的民谣。
营中:军中。
暖挟纩:形容天气温暖,将士们把棉衣都脱下来放在身上取暖。
尽道:都说。节制吾父师:指要节制自己的父亲和军队将领。
东军:指东晋军队。孝顺儿:指孝子。
良牧绥牧之:好的牧者能够安抚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太清鱼不蕃(fán):太平之时水族繁殖繁盛。太清,太平。
太缓琴不理:太缓的琴声没有人理。
师中有吉当自求:军队中有吉星的人应当自己找。师中,军队中的士卒。吉星,预示吉利之星。
度外:超出常理。
秋风淅淅吹芙蓉:秋风轻轻吹过荷花。淅淅,风声;芙蓉,荷花。
山童:山里童子。
胡秘阁:胡人秘密处。
莫使兵贫复如昨:不要让士兵贫困的情况再次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的内容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
首句“营中闻之暖挟纩,尽道节制吾父师”,写在军营中,听到人们谈论时事,大家都说应该约束自己的父亲和军官。这里的“挟纩”指裹上温暖的棉衣取暖。“尽道”意思是说人们都这样说,“节制”“吾父师”指的是约束自己的父亲和军官。
第二句“东军本皆孝顺儿,好在良牧绥牧之”,写东晋的军队本来是孝子们的部队。好的牧者能够安抚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句“太清鱼不蕃,太缓琴不理”是说太平时期鱼类繁殖繁盛,而太迟的琴声没有人理会。
第四句“师中有吉当自求”,军队里有吉星的人应当自己找。
第五句“度外无功更谁喜”,超越常规的事谁会高兴呢?
第六句“秋风淅淅吹芙蓉,山童唤我歌汉中”,“淅淅”是风吹的声音,“芙蓉”是荷花。山里的童子在叫我唱歌,唱的是汉中的歌曲。
第七句“中欲歌兮可奈何,为语前途胡秘阁,莫使兵贫复如昨。”我想要唱歌啊可是无可奈何,想要告诉你们前途如何,不要使士兵们贫困像以前一样。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不能带来和平与安宁,只有停止战争、回归平静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富足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