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注释:在观赏七宝山头明亮的月亮,习惯了听三茅观里的钟声。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道士在欣赏月色和听钟声的闲适生活。首句写“饱看月”,次句写“惯听钟”。前两句写出了“看”与“听”的动作,为第三句的“闲”作铺垫,而最后一句则点出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是“自得”。全诗以景托情,通过描写道士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注释:在观赏七宝山头明亮的月亮,习惯了听三茅观里的钟声。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道士在欣赏月色和听钟声的闲适生活。首句写“饱看月”,次句写“惯听钟”。前两句写出了“看”与“听”的动作,为第三句的“闲”作铺垫,而最后一句则点出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是“自得”。全诗以景托情,通过描写道士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 1. 野火相连打麦田:描述了农家在夏日里焚烧野草的场景,以驱赶害虫和杂草。这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一面。 2. 仰看斗转月低弦:仰望天空,北斗七星清晰可见,月亮低垂如琴弦一般,形容夜晚星空的美景。 3. 古来但说农家乐: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农家的生活是快乐的。这里强调了传统观念中对农作生活的美好印象。 4. 夜半谁知未得眠:深夜时分,很少有人知道农家因为农活而无法入眠
【注释】 题鹿田西寺壁:题写在鹿田西寺的墙壁上。 从:跟随。招提,指佛寺。 相望中:相互映照,彼此可见。城,指长安。几尘,形容尘土。 云暗雨来:云雾密布,雨水飘洒。疑是晚:怀疑已是黄昏。 山深寒:指山里寒冷。不知春: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 锄松得石:砍掉松树得到一块石头。幽径:幽静的小道。通泉:与泉水相通的地方。 三洞: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初平:指汉武帝时的大力士李寿
注释解释: 1. “春归百卉今无几”:春天回到了万物,可是现在只剩下很少的几株。这句表达了一种感慨,春天虽已到来,但生机盎然的景象却已难以见到。 2. “独立清微殿阁风”:独自屹立在清微殿阁的风中。这里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韧。 译文: 春天已经回到了万物之中,可现在剩下的只有少数几株。我独自站在清微殿阁的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赏析:
注释1:各自芬芳,花默默。各是自个儿,不与别人争。 注释2:两相呼唤,鸟津津。互相招呼,彼此呼应。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了大自然景象的诗。首句"各自芬芳,花默默",诗人用两个动词"各自"和"默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盛开的景象,而"各自"则暗示出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香味,互不干扰。次句"两相呼唤,鸟津津",则描绘出鸟儿们欢快的鸣叫声,似乎在互相呼唤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城:指城市。闉(yīn):城门外的土墙。砧杵:古人捣衣用的工具,槌和杵,都是石制的。园圃:泛指园林。辘轳:一种机械,可以旋转绞取水,也用于提水或灌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雨后春日所见的景物。 【赏析】: 先从听觉入手,“风急”二字点明风急,“砧杵动”则点出时令为暮春。第三句写景,“雨馀”二字点明时令为春雨之后,“园圃辘轳收”则点出园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注释】长郊:指长堤,也指长亭。断:断绝。忽:忽然。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实景,后三句写想象中的虚景。“长郊”指长长的堤,“断”指被砍伐。诗人看到长堤被砍伐,想到这一定是为了造路,所以觉得惊异。接着又想到,造路的人一定是行客,于是又感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