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攲枕时。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二:这是陆游为他的好友王景回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

  2. 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不要嫌弃这点稚嫩的阳光多么微弱,这微小的力量正是大自然化育万物的根本。

  3.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穿上袜子已经没有亲人可以孝敬了,但黍米饭仍然适合民间的口味。

  4.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攲枕时:心中牵挂着几千里之外的事情,直到四更天还不得不倚着枕头休息。

  5.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虔诚地向天祈祷,相信上天一定会满足人们的心愿。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二
莫嫌这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攲枕时;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注释:

  • 稚阳微:指初生的太阳,非常微弱。
  • 化育工夫:指养育、培养生命的工作。
  • 履袜:穿着袜子。
  • 黍羔:黍米饭。
  • 萦心:牵挂。
  • 欹枕:斜着枕头睡觉。
  • 恳恳:虔诚的样子。
  • 天随:意为上天会听从人的请求,实现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景象,表达了陆游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祝福。诗中用“稚阳微”和“黍羔”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家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