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十载竭丹心,谏草虽多祸亦深。
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
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
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
谢世诗二首其一
【注释】股肱:指大臣。十载:十年。竭丹心:竭尽忠诚之心。谏草:上书的草稿,这里指对皇帝的劝谏书。祸亦深:祸患很深。补衮:补缀衣服,比喻补救过失。期仲甫(zōngfǔ): 《史记.汲郑列传》载,周亚夫为丞相时,曾推荐窦婴、灌婴等,后因罪被诛,窦婴、灌婴上书皇帝,要求赦免周亚夫之罪。期,希望。杀,指周亚夫被诬陷下狱处死。曾参:春秋末年鲁国著名孝子,为人正直诚实。毡裘: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人。红尘:指朝廷中奸臣乱臣。紫殿: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朝廷。遥望:远望,指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悲凉心情。诸陵:指皇帝的坟墓。荒草隔:指朝廷已非旧日,故地已无人烟。不堪:不能忍受。老泪:《楚辞·招魂》:“血洒衣裳兮干枯,为君酌酒兮为君寿。”杜甫用此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悲痛的心情,这里借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悲凉心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主题,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联“股肱十载竭丹心,谏草虽多祸亦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心志和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十年如一日地为国家尽心尽力,但最终却遭到了祸患的深重打击,这种反差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颔联“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的失望和悲愤。他希望能够像周亚夫一样为国家挽回局面,但却屡屡受挫,甚至无辜被杀的曾参也被牵连其中。这种无奈和悲哀让人无法承受。
颈联“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则描绘了一幅乱世景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使得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风雨交加,紫殿显得更加凄凉,这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国家的危难。
尾联“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则是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一种绝望情绪的抒发。他遥望着曾经的皇帝陵墓,看到荒芜的草木隔离着它们,不禁感到悲伤和无奈。这种老泪纵横的景象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悲愤和失落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