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又山行,看山不识名。
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
云近侵衣湿,泉幽照影清。
归樵饶乐意,笛弄两三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描写山行的诗。诗人用“策蹇”“看山”等词语点出自己是在山中行旅。“看山不识名”一句,是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感受。山高路险,诗人没有找到一条明确的路径,因此他只能看到山上的树木、岩石和溪流,却不知这些是什么。“平林秋后薄”,意思是:秋天过后,平野上稀疏的树林变得稀疏了。“叠嶂日边明”,意思是:山峰重叠,阳光照射得十分灿烂。“云近侵衣湿,泉幽照影清”两句写远望所见之景;云雾飘至身边,衣服被弄湿了,山泉幽深,映照着自己的影子。“归樵饶乐意,笛弄两三声”。这两句写的是近景。樵夫们归来时心情愉快,吹起悠扬的笛子声音。

【答案】

译文:策着蹇马又往山中行,看山却不知道山叫什么名字。平野上稀疏的树林变得稀疏了,太阳照到的山岩显得特别明朗。

沾湿了我的衣裳,泉水清澈,映射着我的影子。我悠然自得地哼着小调,笛声悠扬不绝。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展现了作者游山观水时的愉悦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