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家设贤科,留意在豪彦。
三道询天人,万言极贯变。
国论庶有补,谋身非自荐。
昧者鲜知此,荣禄生贪羡。
讨论遗本原,文采事藻绚。
假之为捷涂,得以步华选。
亦有附群邪,藉以肆绮辩。
心迹既自异,事业安可见。
遂令权贵人,待物少明辨。
概为天下材,皆同秦士贱。
夫君非好名,力学久忘倦。
天资固彊直,道业益丰羡。
纯如后夔音,发若老羿箭。
深有启沃诚,恬无宠荣恋。
时事方艰虞,乾心屡告谴。
远忧何时已,长策殊未献。
期君为国医,起疾须瞑眩。

【注释】

(1)朝家:指朝廷。

(2)设贤科: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官。

(3)留意:注意。

(4)三道:三条途径。

(5)天人:指自然规律和人事。

(6)万言极贯变:指文章能贯通变化,表达深刻见解。

(7)国论:国家政治主张。

(8)昧者:愚昧的人。

(9)荣禄:高官厚禄,指权位。

(10)讨论遗本原:指研究事物的根本原理。

(11)文采:指才华横溢。

(12)假之为捷涂:指借助于捷径而取得功名。

(13)附群:依附。

(14)绮辩:华丽的辩辞。

(15)心迹:内心和行为。

(16)启沃诚:真诚劝诫。

(17)宠荣:尊贵的荣耀。

(18)乾心屡告谴:指多次受到谴责。

(19)长策:长远的战略计划。此句意为:希望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振兴献计献策。

(20)期君:期望您。

(21)起疾:治愈疾病,比喻帮助国家治理政事。

【译文】

朝廷设立科举制度,注意的是那些有才能的人。三条途径来询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写的文章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补充,个人的谋身之道并非是自荐举荐。那些愚蠢的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贪恋权位而产生贪婪的欲望。探讨事物的本原,用华美的文笔描绘事物,凭借这种捷径而取得功名,得以进入朝廷做官。也有人依附于邪恶之徒,借以施展他们华丽的辞藻。内心和行为既然不同,那么他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于是使有权有势的人,少些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概把天下的人才看作是像秦代一样低贱。您并不是喜欢名利的人,经过长时间努力而忘了疲劳。天资本来很强壮正直,在治国方面越发显得卓越。他的才华如同后夔的音律,射出的老箭也如羿的神箭一般。他深深地有劝诫别人诚恳之意,没有因为得到重用而沾沾自喜。当前的政治局势正面临危难,皇上屡次受到责备和谴责。长期的忧虑何时才能解除啊?长期的策略还没有献上啊?期望您能为国家治病救人,像治疗疾病需要瞑眩那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赠别诗。王维当时任右拾遗,与唐玄宗关系密切。开元年间,王维曾随从玄宗到四川视察,并在途中作了《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首诗也是送别诗,是一首赠别友人的作品。

全诗共八句。首两句说朝廷设立科举制度,注重的是那些有才能的人。“朝家”一句点题,说明是送别唐君益的。以下四句写唐君益的为人处世。第三句说,唐君益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能够做到天人合一、通达自然规律和人事的变化。第四句说,他的国家大政方针能够补充,个人谋身之道并非是他自荐举荐。第五句说,那些愚蠢的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们贪恋权位而产生贪婪的欲望。第六句说,探讨事物的本原,用华美的文笔描绘事物,凭借这种捷径而取得功名,得以进入朝廷做官。第七句说,也有人依附于邪恶之徒,借以施展他们的华丽辞藻。第八句说,内心和行为既然不同,那么他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最后两句说,使有权有势的人少些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概把天下的英才看成是和秦代一样低贱。

这首诗是一篇赠别诗,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赠别诗。它通过送别唐君益这一事件,表现诗人对唐君益的赞美之情,同时寄托了他对唐君益的关心和嘱托。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