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
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
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
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
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
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
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
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
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
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
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
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
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
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五首,以感慨之语,写孔毅甫的政绩。

第一句“毅甫生江南”,交代了孔毅甫的籍贯,即江南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

第二句“蕴有洙泗质”,指的是孔毅甫继承了儒家的优良传统,具有孔子和荀子等人的高尚品质。

第三句“雄文极古今”,意味着他的文采卓越,文章能够涵盖古代和现代,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第四句“通鉴尽疏密”,表明他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的历史事件。

第五句“瀛山绣衣使”,则描绘了他担任重要官职的形象,如同在瀛山之上身着华美的官服。

第六句“高步尚淹屈”,表达了他对屈平的敬仰之情,认为屈平的高洁品格值得效仿。

第七句“河水润畎亩”,象征着他治理下的农田得到了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第八句“随珠照圭荜”,意味着他像明珠一样照亮了人们的生活,如同照亮了贫苦人家的门楣。

第九句“仁风信乐易”,表达了他对仁爱之风的推崇和对民众幸福安康的祝愿。

第十句“治体本诚一”,强调他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诚信为本。

第十一句“昌时政多暇”,意味着政治清明时,政务繁忙之余还能有余暇。

第十二句“丰岁民甚佚”,则描绘了国泰民安、丰收年景的景象,人民生活富裕而悠闲。

第十三句“抚琴得遗音”,暗示了他在闲暇之余喜欢弹奏古琴,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第十四句“开卷终旧帙”,则表明他即使在忙碌之余也能保持读书的习惯,博览群书。

第十五句“天和内自保”,意味着他内心平和,能够在纷扰的政治中保持清醒。

第十六句“万事皆外物”,则表明他认为名利富贵等外在之物都不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重要。

第十七句“我生本蒿莱”,则是说自己出生于贫困之地,与贵族出身的人不同。

第十八句“岂合顾簪绂”,则表明他不屑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第十九句“南迁至此处”,则描述了他因战乱被迫南迁的经历,以及在新地方的生活状况。

第二十句“惠养殊不失”,则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培养。

第二十一句“伤心屈原棹”,则借用了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屈原被排挤的痛惜之情。

第二十二句“掩耳湘灵瑟”,则是形容自己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也会感到心痛。

第二十三句“罪大敢放怀”,则表明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依然勇敢面对。

第二十四句“恩深已沦骨”,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感激之情,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最后两句“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则回忆了他曾经与孔毅甫共同游玩的时光,那些日子里谈笑风生,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以感慨之语,抒发了对孔毅甫政绩和品德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