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千载五湖心,古庙无人锁绿阴。
为问功成肥遁后,不知何术累千金。
【注释】
- 谒陶朱公庙:拜谒陶朱公(范蠡)的祠堂。陶朱,指陶朱公(范蠡),春秋末期楚国宛丘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有功,后隐居于浙江定海县东南之陶庄。功成归隐,自号“鸱夷子”,又号“陶朱公”。五湖,泛指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及钱塘西湖等五湖。
- 悠悠千载五湖心:千年以来,五湖的中心地带,即陶朱公庙所在之处。这里用“悠悠”形容时间之久远,“五湖心”指陶朱公祠所在地。
- 古庙无人锁绿阴:古庙里空无一人,只有茂密的绿树在树荫下守护着。“锁”在这里是动词,意为环绕、围绕,“绿阴”指的是浓密的树木形成的阴凉之地。
- 为问功成肥遁后:想知道功成名就后,他选择了怎样的隐居方式。这里的“功成”指的是功业完成,成就显赫;“肥遁”则是指陶朱公选择的隐居方式。
- 不知何术累千金:不明白他采用何种方法,使得他的财富累积如山。“何术”表示原因,“累千金”指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赏析】
此诗首句写陶朱公祠所在地,次句写祠内无人的景象,三句提出疑问,四句回答,五句点明答案,六句总结全诗内容,最后一句作结。全诗以陶朱公祠为中心,通过对陶朱公祠周围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示了陶朱公功成名退、退而优游的生活态度和高超的人生智慧。
这首诗通过陶朱公祠这一载体,展现了陶朱公功成身退后的闲逸生活和高超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功成名就后如何度过余生的思考,以及人们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描绘了陶朱公祠所在的五湖中心地区,突出了其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朱公功成身退、退而优游生活的向往之情。此外,诗中的提问和回答形式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