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三十二,已赋二毛悲。
况乃逾强仕,何能怨始衰。
星星簪外出,冉冉鉴中垂。
颜负前丹渥,心惊故石移。
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
此际重搔首,孤怀君讵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了解内容、分析意境、概括形象、评价情感。
(1)“昔人三十二,已赋二毛悲”意思是:当年才三十出头,就感叹自己两鬓如霜,头发花白了。“赋”“白发”等关键词是关键。
(2)“况乃逾强仕,何能怨始衰”的意思是:更何况已经过了壮年,怎么能埋怨自己开始衰老呢?“逾”“衰”等关键词是关键。
(3)“星星簪外出,冉冉鉴中垂”的意思是:头上的簪子在发间微微晃动,镜中的容颜也显得憔悴。“簪”“颜”“鉴中垂”等关键词是关键。
(4)“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的意思是:袁公担忧汉朝的命运,蜀地之人询问我是否有负于楚国的重托。“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等关键词是关键。
(5)“此际重搔首,孤怀君讵知”的意思是:这个时候又不禁要搔着头发长叹,心中忧虑,无人知晓。“此际”“孤怀”等关键词是关键。
【答案】
译文:
昔日年轻气盛三十出头,头发已经花白感到悲哀。更何况已经过了壮年,怎么能埋怨自己开始衰老呢?头上的簪子在
发间微微晃动,镜中的容颜也显得憔悴。袁公担忧汉朝的命运,蜀地之人询问我是否有负于楚国的重托。这个时候又不禁
要搔着头发长叹,心中忧虑,无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白发苍苍、风烛残年之际,感慨人生易老、岁月催人,而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前程又充满忧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
,说自己年方三十,已是“二毛”(两鬓变白),不免感叹。三四句承上启下,由感叹转入抒情。说自己虽然已经过了壮年
,但还不至于老态龙钟,为什么还要怨恨自己开始衰老呢?五六句进一步抒情,说自己头上的簪子在发间微微晃动,镜中的颜
容也显得憔悴,可见自己年纪已高;同时想到袁公担忧汉朝的命运,蜀客询问自己是否有负于楚国的重任,于是更加感奋
觉得自己虽已年迈,仍应为国效力。最后两句写自己愁思满怀,无法排解,只好频频搔首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