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
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
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
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
译文:
在汉江边,岷山之源宽广,楚地之望开阔。
弄玉的明珠因蚌壳而显得珍贵,投玉的璧被蛟龙退回。
岸边翠绿的山峰烟雾缭绕,波涛红色映衬着太阳的影子。
万船徒然来来往往,谁是能渡长江的英才?
注释:
- 西导岷源阔:向西引导,表示从西边出发,岷山的源头广阔无垠。
- 南浮楚望开:向南漂流,楚国的景色展现在眼前。
- 弄珠嫌蚌隐:玩弄珍珠的人因为蚌壳而觉得珍贵。比喻珍视自身价值,不愿与他人分享。
- 投璧让蛟回:投进一块玉璧,让蛟龙退去。比喻放弃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以免受到伤害。
- 岸翠山烟逼:岸边的绿色山峰上烟雾缭绕。形容山景秀丽,令人感到宁静和神秘。
- 波红日影来:波光粼粼,阳光照射在波浪上反射出红色的光芒。形容水天相接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 万艘徒扰扰:无数船只在水面上来回穿梭,显得纷乱无序。形容船只众多,交通繁忙的场景。
- 谁是济川材:谁能够成为渡河的桥梁或工具。比喻有才能、有能力的人,能够解决困难和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江的美丽景色和交通繁忙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的感慨。诗人用“弄珠嫌蚌隐”和“投璧让蛟回”两个典故,表达了珍视个人价值,不愿轻易放弃的原则。同时,通过描绘山色、波光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汉江两岸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人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