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曾高时,以有此土田。
一朝均租赋,吏文沸相煎。
南邻势炙手,北邻富薰天。
啸聚乌合众,变诈挥金钱。
本心抑兼并,瘠土赋委填。
如闻下温诏,膏泽为洗湔。
但愿多乐岁,鼓腹常便便。
【诗句注释】
自我曾高时,以有此土田。——我当年地位很高时,就有这么多土地。
一朝均租赋,吏文沸相煎。——一旦实行均租赋法(按人口分配土地和财产),官吏们相互倾轧、争斗起来。
南邻势炙手,北邻富薰天。——南面的邻居势力强大,北方的邻居富有得几乎要上天。
啸聚乌合众,变诈挥金钱。——他们纠集在一起,用欺诈手段挥霍金钱。
本心抑兼并,瘠土赋委填。——我想抑制兼并(指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让瘠薄的土地(贫瘠的田地)归老百姓耕种。
如闻下温诏,膏泽为洗湔。——如果真听到皇帝下了缓和的诏书(即减轻赋税的命令),那将像滋润万物的阳光一样,使百姓得到解脱。
但愿多乐岁,鼓腹常便便。——只希望多一些太平年头,百姓能够吃饱肚子,过上富裕的日子。
【译文】
我当年在高位时,就有这么多土地。
一旦实行均租赋法(按人口分配土地和财产),官吏们相互倾轧、争斗起来。
南面的邻居势力强大,北方的邻居富有得几乎要上天。
他们纠集在一起,用欺诈手段挥霍金钱。
我想抑制兼并(指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让瘠薄的土地(贫瘠的田地)归老百姓耕种。
如果真听到皇帝下了缓和的诏书(即减轻赋税的命令),那将像滋润万物的阳光一样,使百姓得到解脱。
只希望多一些太平年头,百姓能够吃饱肚子,过上富裕的日子。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诗人当时担任江州刺史,他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首诗反映了他在任期间的一些做法,并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期望。
全诗分为三段,前两段写豪强兼并土地的情况,后一段写对农民的愿望。首联“自我曾高时”,是说“我”当权的时候,就拥有了这些土地。这两句是说,我当年当官时,就已经拥有这么多土地了。(“自我”:作者自称。“曾高时”:曾经处于高位的时候;意即当权的时期。)中间两联,通过“吏文沸相煎”、“南邻势炙手”、“北邻富薰天”等形象描绘了官僚之间相互争抢土地的情景。“南邻”指南方相邻的豪族;“北邻”指北方相邻的土豪劣绅。他们相互倾轧,斗争激烈。“本心抑兼并”,这里说的是“抑制兼并”,但实际是“抑制大地主”。因为兼并导致贫富悬殊,所以抑制兼并,就是打击豪强地主。“瘠土赋委填”,意思是说把瘠薄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让他们有地种。“瘠土”指贫瘠的土地;“赋委填”指赋税负担转嫁给百姓。
最后两联,诗人表示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关怀:“如闻下温诏”,意思是如果听说皇帝下令减轻赋税,就会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普照大地,让百姓得到温暖与安慰。“膏泽”,指恩泽、润泽。“为洗湔”,指洗刷耻辱,消除祸患。这两句意思是说:如果皇上真的下达了减免赋税的诏书,那就像春天的阳光那样,普照着大地,使百姓得到温暖与安慰;希望皇上能为百姓洗刷耻辱,消除祸患。末句直抒胸臆:“但愿多乐岁,鼓腹常便便。”意思是说希望国家太平,老百姓丰衣足食,永远快乐无忧。“鼓腹”是说吃饱肚子,肚子饱满。“便便”,形容生活安定,没有忧患。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