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虫负固饱膻荤,摧折才能绝祸根。
每遇屠门惭大嚼,犹思梦泽欲平吞。
初摇不为唇先丧,已脱翻惊舌尚存。
莫与时人作嘲笑,不如缄口学无言。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齿落:牙齿脱落,形容年老或身体衰弱。
  • 孽虫负固饱荤:指有害之物(如病虫)因依仗某种东西而得以生存。
  • 摧折才能绝祸根:比喻打击了某人的才能,也就意味着断绝了祸害的根源。
  • 每遇屠门惭大嚼:每次遇到屠户那里都感到惭愧,因为屠户是屠杀动物以获取食物的地方。
  • 犹思梦泽欲平吞:梦中还想着要平分天下(梦泽指古代的洞庭湖,古人常以“吞”来象征征服或占有)。
  • 初摇不为唇先丧:最初摇摆时,并没有首先导致嘴唇丧失。
  • 已脱翻惊舌尚存:当它摆脱了嘴巴之后,仍然令人震惊的是它的舌头还在那里。
  • 莫与时人作嘲笑,不如缄口学无言:不要和世人一起嘲笑这只鸟(可能是鹤或其他有特色的鸟类),不如保持沉默,不说话。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一种鸟(可能是鹤或其他有特色的鸟类)的不同状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中通过对鸟儿不同阶段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诗的第一句“孽虫负固饱膻荤”,用“孽虫”比喻那些有害之物,它们因为依赖或依仗某种事物而得以生存。这种表述既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关系,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类社会某些现象的看法。

  •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这种鸟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影响的观察,如在屠户处显得羞愧,以及在梦中仍想占有天下等,这些行为反映了人类对于权力和控制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 诗的最后一句,“莫与时人作嘲笑,不如缄口学无言”,则是一种警示或劝诫。诗人在这里劝告人们不要嘲笑或贬低这种鸟儿,而应该学会保持沉默,因为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这表达了一种对和谐共处、避免冲突的智慧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有特点的鸟儿,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