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不愿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劭农归游白龙洞”,点明题意,是全诗的缘起,也暗含着诗人的归隐之意。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这两句写山中的景致和环境。这里描写了老龙蛰居的山林环境,突出了其幽深、静谧的特点,为后文作铺垫。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这两句写雨夜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幽静、空寂的氛围,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这两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色,通过描写山势的高低起伏和道路的纵横交错,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不愿千金剂,惟祈百谷丰”,这两句写诗人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他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业兴旺。
【答案】
示例: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以“老龙”比喻自己,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译文:
久病初愈的我回到了故乡,游览了白龙洞。
这条古老的龙以前还没有褪去鳞甲,曾在这个山中蛰居。
春雨润泽了农田,使得庄稼得以生长。
云雾缭绕于山谷之间,夜晚的天空显得更加幽深。
山峰耸立,山势高低错落,一条小路从山间穿过,通向远方。
我只愿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求任何回报。
赏析:
王禹偁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质朴见长。《谒龙兴寺》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的咏物诗。诗人以“老龙”自喻,既表达了他久病初愈后的闲适之情,又反映了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首联“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交代了老龙蛰居的地点以及时间,暗示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颔联“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景色以及夜晚的山谷景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颈联“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路曲折、地势高低不平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尾联“不愿千金剂,惟祈百谷丰”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业兴旺。整首诗以咏物寓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