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赢得平明一觉眠。

【注释】:

①“宜兴”:今江苏无锡县,唐时属江宁府。此指诗人在宜兴所建的山房。②俄顷:片刻。钟声到枕边:形容听到寺里的钟声后,便睡去。③试霜天:即试新凉天气。④披衣欲起:想起床穿衣。⑤平明:清晨。一觉眠:一觉就睡了。⑥“胜赏”:美好的赏心悦目之景,这里指山色水光等景色。⑦“幽人”:隐逸者,此处指诗人。⑧“清吟”:寂静中吟诵诗文。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宜兴山房中的晨起情景。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诗以时间为序,描绘了从听到钟声入睡到醒来的过程。首句点明时间是在清晨,第二句写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后,便睡着了。第三四句写诗人被钟声叫醒的情景:想起床穿衣,但一时还无事可做,只好让清朗的月光照着自己安然入睡。最后两句说:“胜赏”是“幽人”的“清吟”,而诗人竟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睡了一觉。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景物相映成趣,情事浑然一体。首句“俄顷钟声到枕边”一句为全诗的关键所在。钟声传到山房之中,诗人因闻钟声而入梦。这一句中,“俄顷”“钟声”两个词语用得极为准确生动。

“俄顷”二字写出听到钟声的时间之短,也暗示了诗人对钟声的期待和喜爱;“钟声”二字则突出了钟声的特点,使人仿佛听到了那悠扬的钟韵。“到枕边”三个字,不仅写出了声音的来源,还写出了声音的强度,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晰的钟声。

“朦胧晓色试霜天”两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在梦中所见之景象。“朦胧”两字写出了天色之微茫,使人想到黎明时分的景象,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此时困倦的状态;“试”字写出了霜天的寒冷,使人想到深秋或早冬之景;“霜天”既点明了时节,也为后面的“晓色”作了铺垫。“朦胧晓色试霜天”这句诗中,“朦胧”一词既表现了夜色之浓,又表现了诗人此时困倦的状态;“试”字则表现出霜天之寒冷,使人想到深秋或早冬之景;“霜天”既点明了时节,也为后面的“晓色”作了铺垫。

“披衣欲起浑无事,赢得平明一觉眠”两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在梦中的情形。前两句写诗人听到钟声后入睡,后两句写诗人被钟声叫醒后仍无事情可办,只好继续睡觉。这两句诗中,“披衣欲起浑无事”写出了诗人被钟声叫醒后,一时间还无事可做,只好继续睡觉的情景;而“赢得平明一觉眠”则写出了诗人终于还是被钟声叫醒了,只得起床穿衣,然后入睡,最终度过了这一夜。这两句诗中,“披衣欲起”一词写出了诗人听到钟声后的动作,“无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听到钟声后的心态;“赢得平明一觉眠”这一句,则写出了诗人最终度过这一夜的结果。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听钟入睡、被钟声唤醒、起床穿衣等过程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宜兴山房中的晨起情景。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是一首很值得品味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