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风光浓处。
繁杏枝头春聚。
艳态最娇娆,堪比并,东邻女。
红梅何足数。

【注释】:

陌上 :田畔。陌,乡间小路。

风光浓处 :花丛繁盛的地方。

杏枝头 :泛指树上的花或果实。

艳态最娇娆 :形容女子容貌漂亮。

堪比并 :可以与其它东西相比拟。

东邻女 :古代以邻居为比拟对象。

红梅 :红色的梅花。

何足数 :不值得一提。

【译文】:

在乡间的小路上,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路旁的杏树枝头上,满树的鲜花盛开。那美丽的容貌真是娇艳可爱。她的美貌足以和东邻的女子媲美了。而那些红色的梅花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十样锦·春光明媚赏牡丹》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春天里,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美景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画。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首句“陌上风光浓处”,写诗人行走在乡间小路时所见之景。这里的“风光”既指春日明媚之景,又可理解为乡村之美,两者皆指自然之美,但前者更侧重于视觉之美。“浓处”则表示此景非常浓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乡间小路上的春日风光,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美好的基调。

颔联“繁杏枝头春聚”,继续展开对春日美景的描写。这里,诗人将目光聚焦在了枝头的杏花上,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盛与生机。同时,这句诗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杏花的美丽与东邻女子相提并论,进一步突显出了杏花的娇媚动人。

颈联“艳态最娇娆,堪比并,东邻女。”,诗人再次强调了杏花之美,并将其与东邻女子相比拟。这里的“艳态”一词既指杏花的美丽容貌,又暗示了其艳丽动人的气质;而“堪比并”则表明了杏花之美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程度。最后一句“东邻女”则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古乐府有《东门行》歌咏邻女),用以突出女子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尾联“红梅何足数”,诗人在赞美了杏花之后,转而转向了另一种美——红色梅花。这里的“红梅”既指实际的梅花,又可理解为象征性的美好事物。然而,诗人却用“何足数”这一否定句式来表达对红色梅花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又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该诗通过细腻地描绘春日里的美景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该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