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山元是读书山,相望麻姑旧醮坛。
梵刹雄夸今日胜,隐居谁作故人看。
闲随米运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宽。
我已经营谢公屐,伫君好去九迁官。
这首诗是作者在黄象山游览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疏山元是读书山”,诗人以“疏山”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这里,“疏山”指的是那些远离喧嚣、宁静祥和的山峰,它们如同一座座知识的殿堂,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学习。因此,“疏山元是读书山”这句话既点明了题目中的“山”,又寓意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句“相望麻姑旧醮坛”,诗人通过描绘麻姑山的景色,进一步展现了黄象山的独特魅力。在这里,“麻姑”是指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她曾在麻姑山上修炼,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而“旧醮坛”则是指过去人们在麻姑山上修建的祭坛,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这句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麻姑山的历史底蕴,还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梵刹雄夸今日胜”,诗人用“梵刹”来指代寺庙,强调了黄象山的宏伟壮丽。这里的“梵刹”并非指佛教寺庙,而是泛指古代的庙宇建筑,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而“今日胜”则表明这些古老的建筑在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这一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黄象山美景的赞叹,也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第四句“隐居谁作故人看”,诗人通过对黄象山景色的描绘,引出了隐居生活的话题。这里,“隐居”指的是远离尘世喧嚣、过上清静生活的人。而“故人看”则是指曾经相识或关心自己的人,现在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是否还在关注自己的近况呢?这句诗引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五句“闲随米运川涂迥”,诗人运用了“米运”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米运”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术,通过观察天上的星象来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而“川涂迥”则形容了山路蜿蜒曲折的景象。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第六句“喜入林亭境界宽”,诗人通过描绘林亭的景色,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这里的“林亭”指的是山林间的亭台楼阁,它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而“境界宽”则意味着这种隐居生活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于心灵宁静的追求。
最后一句“我已经营谢公屐”,诗人引用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里,“谢公屐”指的是王羲之曾经使用的木屐,象征着他的高洁品格和高尚气节。而“营”则是经营、打理的意思。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第八句“伫君好去九迁官”,诗人再次提到王羲之,祝愿他能够不断晋升官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里,“九迁官”指的是王羲之多次担任要职,官职不断升迁的过程。而“好去”则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鼓励和支持。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王羲之的敬佩之情,也寄托了他对朋友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