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公北堂幽,背郭出尘外。
登临揽万象,气宇自怡泰。
目寄孤归鸿,道存不下带。
山水含清晖,况复总其会。
隔岸列乔松,亭亭若车盖。
云过矫虬龙,风来听竽籁。
于此省借留,饥民斯有赖。

丙辰年夏季和周朝宰的对话

爱公的北堂幽静,背倚城墙出尘世。

登上高处揽尽万物,气度从容自得泰然。

目光投向孤独归鸿,道义存在不在腰间带。

山峦含着清晖,何况还汇聚了众会。

隔岸列着高大松树,亭亭如车盖般挺拔。

云过矫健的虬龙,风吹来听竽籁声。

在这里可以省悟并留连,饥饿百姓才有依靠。

注释:

  • 丙辰年:这里指的是诗人在丙辰年(1766年)所作的诗。
  • 北堂:古代帝王或贵族居住的宅院北面的正厅,这里指周爱公的居所。
  • 幽:安静、幽深。
  • 郭:城墙外,指城门外。
  • 登临:登山而临下,泛指游览观赏。
  • 万象:各种事物。
  • 气宇:气质、仪表。
  • 目寄孤归鸿:目光投向孤独归鸿,意指远眺或思念远方之人。
  • 道存不下带:指道德观念不依赖于外在之物。
  • 山水含清晖:山水间充满了清朗的日光。
  • 况复总其会:何况还有众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
  • 隔岸:隔着河岸。
  • 乔松:高大挺拔的松树。
  • 矫虬龙:矫健的虬龙,指云彩。
  • 竽籁: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此处形容风声。
  • 借留:借用停留的意思,这里指暂时逗留。
  • 饥民:受饥荒之苦的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爱公住所的赞赏之情,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道德情操的追求。首四句描写了周爱公住所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意。随后的八句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与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最后四句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及对他们生活的期盼。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