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夫容,江水湿我衣。
厉揭不敢惮,将以遗所思。
所思不我见,持此将安归。
野花逞姿媚,众好纷莫违。
此物何足叹,但伤爱者稀。
【注释】
涉:渡。
夫容:女子的美貌。
厉揭(jié):指用力,形容努力。
此物:这里的“物”指的是前四句中的“江上芙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渡江时看到美丽的芙蓉而作的。首二句写自己渡过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芙蓉;三、四句写自己见到芙蓉却不知向谁倾诉;五、六句写自己因得不到知音而归去无期,只有惆怅地叹息;最后两句则感叹世人不懂得欣赏芙蓉,因而爱芙蓉的人也就少了。
诗一开头用“涉江采夫容,江水湿我衣”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交代诗人是在渡江之时,看到岸边的芙蓉,情不自禁地采了一枝,并把它带回船上的情景。“涉江”一词,既说明了时间,又表明了地点,而且为后文“所思”埋下伏笔。芙蓉本是水中之物,这里却说“涉江”,是因为芙蓉之美,非同一般,它不仅美在颜色鲜艳,更美在姿态高雅。诗人站在岸上,看到江中倒映着的芙蓉,觉得它的美色更加动人,所以不禁想采撷下来。但当他伸手去取的时候,却被江水淋湿了衣服,这就说明他并不是故意去采摘芙蓉的。芙蓉的美丽,使诗人为之动情,甚至于不顾自己的安危去采摘它。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极富生活气息。因为芙蓉的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仔细观察才能体会到的。因此,这句诗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却十分耐人寻味。
第二句“厉揭不敢惮”,是说尽管江水溅到身上,也顾不得了。这是说诗人对芙蓉的爱之深,已经到了不顾自己的危险的地步。芙蓉是江上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而诗人却要冒着被水流冲走的危险去采摘它,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第三句“将以遗所思”,表明了诗人采摘芙蓉的目的,是为了把芙蓉留给他所思念的人。芙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它独特的芬芳,而这种芬芳又是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闻到的。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去采摘那江上的芙蓉,希望能够献给他所思念的人。
第四句“所思不我见”,意思是说,诗人所思念的人并不在身边。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所写的“以所思”的进一步补充,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如果芙蓉能够被自己所思念的人看见,那么她一定会喜欢它,也会因此而感到幸福的。然而遗憾的是,所思念的人并不在身边,所以诗人只好把芙蓉留在江边,让它静静地开在那里,让那些路过江边的行人都能闻到它的香气。这就是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持此将安归”的意思。
第五句“野花逞姿媚”,是说诗人看到路边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生姿,非常美丽,忍不住要去摘一朵戴在头上。这一句诗虽然只是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但是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多么地深厚。
第六句“众好纷莫违”,则是说其他的花卉争芳斗艳,各有千秋,而芙蓉却是独一无二的。芙蓉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它的品质高洁。其他的花朵虽然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是都不如芙蓉这样纯洁高雅。这一句诗是对芙蓉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其他花卉的一种批评。
最后两句“此物何足叹,但伤爱者稀”,是说芙蓉虽然美丽,但是它的价值却并不昂贵,所以不值得人们去叹息。然而可惜的是,像诗人这样懂得欣赏芙蓉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在讽刺社会上那些不懂欣赏自然美景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的高尚品格。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是一个真正懂得欣赏自然、尊重他人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