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铺茅不用华,白云深处列仙家。
萧骚风雨千竿竹,翠叶浓阴衬碧霞。
【注释】
艮岳:即杭州西湖。百咏:宋代文人写杭州的诗很多,宋人编为《武林旧事》。太素庵:是西湖名胜之一。
【赏析】
此诗写太素庵的景色。结草铺茅,不施华屋,只求清幽;白云深处,列仙家焉。萧骚风雨,千竿竹摇;翠叶浓阴,衬碧霞鲜。全诗四句,皆景语,却能表现出太素庵的清幽雅致,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
结草铺茅不用华,白云深处列仙家。
萧骚风雨千竿竹,翠叶浓阴衬碧霞。
【注释】
艮岳:即杭州西湖。百咏:宋代文人写杭州的诗很多,宋人编为《武林旧事》。太素庵:是西湖名胜之一。
【赏析】
此诗写太素庵的景色。结草铺茅,不施华屋,只求清幽;白云深处,列仙家焉。萧骚风雨,千竿竹摇;翠叶浓阴,衬碧霞鲜。全诗四句,皆景语,却能表现出太素庵的清幽雅致,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
谁共倒秋缸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谁共倒秋缸的作者是:李质。 谁共倒秋缸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共倒秋缸的释义是:谁共倒秋缸:指的是与谁一同打破装满秋酒的缸,比喻与何人共度美好时光。此处表达了对友谊或欢聚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谁共倒秋缸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共倒秋缸的拼音读音是:shuí gòng dào qiū gāng。 谁共倒秋缸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8句。
自吟空向寂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自吟空向寂的作者是:李质。 自吟空向寂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吟空向寂的释义是:独自吟咏空对寂寥。 自吟空向寂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吟空向寂的拼音读音是:zì yín kōng xiàng jì。 自吟空向寂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7句。 自吟空向寂的上半句是: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的下半句是:谁共倒秋缸。 自吟空向寂的全句是
危峰欲堕江出自《宿日观东房诗》,危峰欲堕江的作者是:李质。 危峰欲堕江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危峰欲堕江的释义是:“危峰欲堕江”中的“危峰”指的是险峻的山峰,“欲堕江”则是说山峰好像要崩塌坠入江中。整体释义为:险峻的山峰似乎要崩塌落入江中。 危峰欲堕江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危峰欲堕江的拼音读音是:wēi fēng yù duò jiāng。
古木愁撑月出自《宿日观东房诗》,古木愁撑月的作者是:李质。 古木愁撑月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古木愁撑月的释义是:古木愁撑月:古老的树木仿佛在愁苦地支撑着月亮。这里的“愁”字,既表现了树木苍老而坚韧的形象,也隐含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古木愁撑月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古木愁撑月的拼音读音是:gǔ mù chóu chēng yuè。
藓壁画阴窗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藓壁画阴窗的作者是:李质。 藓壁画阴窗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藓壁画阴窗的释义是:藓壁画阴窗:墙上长满了青苔,映照在阴暗的窗户上。 藓壁画阴窗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藓壁画阴窗的拼音读音是:xiǎn bì huà yīn chuāng。 藓壁画阴窗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4句。 藓壁画阴窗的上半句是: 洞霞飘素练。 藓壁画阴窗的下半句是:
洞霞飘素练出自《宿日观东房诗》,洞霞飘素练的作者是:李质。 洞霞飘素练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霞飘素练的释义是:洞霞飘素练:洞中云霞飘动如白色丝带。 洞霞飘素练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霞飘素练的拼音读音是:dòng xiá piāo sù liàn。 洞霞飘素练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3句。 洞霞飘素练的上半句是:仙源信少双。 洞霞飘素练的下半句是:藓壁画阴窗。
仙源信少双出自《宿日观东房诗》,仙源信少双的作者是:李质。 仙源信少双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仙源信少双的释义是:仙源信少双:指传说中的神仙之源,相信很少有人能双脚踏上。这里用以形容仙源之神秘和遥远。 仙源信少双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仙源信少双的拼音读音是:xiān yuán xìn shǎo shuāng。 仙源信少双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2句。 仙源信少双的上半句是
曾入桃溪路出自《宿日观东房诗》,曾入桃溪路的作者是:李质。 曾入桃溪路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入桃溪路的释义是:曾入桃溪路:曾经走进过桃溪的小路。桃溪,代指美好的景色或意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经历的怀念之情。 曾入桃溪路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入桃溪路的拼音读音是:céng rù táo xī lù。 曾入桃溪路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1句。 曾入桃溪路的下半句是
过淮西山 长江天堑限西南, 长江水天一色,仿佛天堑阻隔了南方的界限。 过客推篷酒半酣。 过客在船中举杯,酒意正浓。 日出林扉晴作雾, 阳光透过树林的门户洒下,使得天空仿佛云雾一般。 雨馀烟树晚生岚。 雨后山林中的树木,傍晚时分升起薄雾。 八公草木今无恙, 八公山上的草木依旧茂盛,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五老云松久不堪。 五老峰上的松树历经风雨,已经难以承受重负。 王气钟灵豪杰出, 这里指王气之地
康山旧隐 老樵家住康山巅,别来回首今十年。 红尘汨没馀白发,欲寻旧隐归无缘。 绣衣仙人妙探玄,怜我老病思林泉。 笑驱六丁截坤轴,康山移置高台悬。 丹崖翠壁回翔鸾,寒藤古木含风蟾。 樵云径行涧底路,青苔白石溪溅溅。 苍松手植初齐眉,灵虬夭矫将参天。 云间数椽旧茅屋,至今风雨犹依然。 小桥当门度流水,窗扉倒影涵清涟。 雨馀风日问晴轩,林霏空翠飘兰荃。 平生知己二三友,相过不待相招延。 把书对弈坐终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包括分析内容、概括内容、评价内容等,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理解。“药寮”是《艮岳百咏》中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已闻颁朔向明堂,百草犹思一一尝。 天意应怜民疾苦,欲跻仁寿佐平康。 注释:“颁朔”,指颁布诏令。“颁”,同“颁”。《汉书·郊祀志》:“天子常以春秋时出郊,祠上帝、五帝、后土,朝诸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上记诵下来,然后仔细分析理解诗意。“艮岳百咏 栈路”:艮岳,即艮岳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境内。艮岳为宋徽宗所建,是皇家园林。栈道是古代的一种道路,多用木材搭建而成,上面铺木板,两旁有护栏。“六丁开处只通秦”,指泰山的南面有一条山路叫天门道,由天门而入便到了秦岭地区。“此地天临万国春”,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地势高,四面环绕着云雾
牵风拂水弄春柔,三月花飞满御楼。 不似津亭供怅望,一生长得系龙舟。 注释: - 牵风拂水弄春柔:形容春天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使得柳树摇曳生姿,如同在嬉戏一般。 - 三月花飞满御楼:描述了春天三月时,花儿盛开的景象,花瓣纷纷飘落,仿佛覆盖了整个御楼。 - 不似津亭供怅望:与津亭供怅望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感慨,而不是像津亭那样让人感到惆怅。 - 一生长得系龙舟:意味着人生短暂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台上炉香袅翠烟,云间风驭已翩翩。 - 诗意解析:诗人站在高台上,点燃香烟缭绕成翠绿色烟雾,而从云端中飘来的御风车似乎在翩翩起舞。 - 译文:站在高台上,我点燃了香烟,烟雾袅袅上升。从云端中飘来一辆御风车,它翩翩起舞。 2. 吾皇奉道明灵降,惟德从来可动天。 - 诗意解析:皇帝遵循道教的教义,使得神明降临人间;只有美德才能够触动天地。 - 译文:皇帝奉行道教教义
【注释】艮岳:指南宋的建康(今南京)行宫,宋孝宗在临安建“艮岳”,有百景楼,诗人曾游此。踯躅岿(zú huì):徘徊,徘徊不前的样子。 【赏析】《艮岳百咏》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组诗。作者借题发挥,对艮岳进行了赞美。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春风拂晓日,晴空乱霞光,那盛开的牡丹花,犹如初开的仙琴,美丽动人。第三句写牡丹花开后,红红一片,仿佛天上的彩云落在人间。后两句写牡丹花落了,但留下美丽的倩影
【注释】 艮岳:指北宋时所建的艮岳,在今河南禹县。山庄:即山林山庄。 重崖:陡峭的山崖。置屋:建造房屋。亦常关:也经常关着门。下法:指隐居。龙眠:指江西的龙虎山,相传有龙盘踞,山中常有云雾环绕。小隐山:指龙虎山中的小山。 青牛:传说中周代的老子骑过的一头青色神牛,象征道教。不耕稼:不从事农业耕种。但闻:只听到。犬吠:狗叫声。白云间:在白云之中。 【译文】 重崖上建房也经常关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