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不可见,云乡空旧居。
烟岚飞瀑外,露石礼星馀。
松老未归鹤,沼深清见鱼。
何人得丹诀,应有枕中书。
”`
简寂观
高士不可见,云乡空旧居。
烟岚飞瀑外,露石礼星余。
松老未归鹤,沼深清见鱼。
何人得丹诀,应有枕中书。
赏析:
这首诗以简寂观为背景,通过对观内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高士不可见”表明了观中的高士已不再出现,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寂寞的氛围;“云乡空旧居”则揭示了观内虽然环境依旧,但已无高士居住的凄凉景象。第二句“烟岚飞瀑外”,描述了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烟岚缭绕,瀑布飞流直下,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画卷。
接下来两句,“露石礼星余”与“松老未归鹤”,分别描绘了露台上的石头和鹤鸣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天地合一的意境。这里的“礼星余”暗示着星辰的指引,而“松老未归鹤”则传达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之感。诗中的这种对比和映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淡淡哀愁。
后四句转向观内的生活场景。“何人得丹诀?”反映了诗人对于修炼成道的渴望,而“应有枕中书”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整首诗以简寂观为载体,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例如,“简寂”一词不仅指代了道教修行的一种状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简单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如“烟岚飞瀑外”、“松老未归鹤”,不仅是对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种对自然法则和生命哲学的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简寂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作者对道教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想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境界追求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