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花满缶,莲房自拆。
神通妙用,在于举拂。
童子何知,跪观戏龟。
六用不藏,使之者谁。

【注释】

龙眠居士:北宋画家、诗人,名苏轼。居士:对和尚的尊称。十六大阿罗汉:即十六大菩萨。赞:颂扬之意。缶:瓦罐。莲房:莲花的花托,又称莲蓬。拆:开。神通妙用:佛家的语,指神通广大,变化无穷。举拂:拂袖而起,表示告辞。童子何知:童子无知,指小儿不知世事。六用不藏:佛家语,指佛门弟子应随缘度日,不必拘泥于六种烦恼(色、声、香、味、触、法)。使之者谁:使什么力量。

【译文】

满罐子都是藕花,莲花自会破苞。

神通妙用,在于挥动法杖,拂拭尘垢。

小孩无知,跪在旁观看戏法。

六用之道,不隐藏真意,是谁施为?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画十六大阿罗汉赞而作的小品文。首二句写画中人物的容貌和神情。“满缶”是说画面上全是莲花,莲蓬布满了整个瓦罐;“藕花”则说明这钵中的莲花,是刚刚绽开的新荷,尚未结实。“自拆”是指莲花的花瓣自动张开。“神通妙用”,指的是佛家所说的“神通”和“妙用”。“神通”,佛家所说具有神奇能力的一种修行境界;“妙用”,佛家所说具有巧妙作用的一种修行境界。“神通妙用”就是佛门中说的“三昧”。佛家认为修习到“三昧”的人,能以智慧通达宇宙万物的道理,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本领和技能,如来无所从来,去无所往,行住坐卧都自在无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画中的人物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却有“神通妙用”,表现出佛家的“三昧”。

第三句是说画中人物的动作。“童子”是指小孩子;“何知”是说小孩子无知不懂;“跪观”是小孩子跪在地上观看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画中的小孩儿无知无识,跪在地上观看着画中人表演的法术。

第四句是说画中人物的表现手法。“六用”是佛家所说的六种烦恼:“色、声、香、味、触、法”;“不藏”是说不应隐藏这些烦恼;“使之者谁”是说应该施为谁。这里的“使之者谁”与《庄子·逍遥游》篇中的“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中的“之”字相同(“之”在这里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画中人物表现手法娴熟,将六种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不已。

最后一句是说画中人物的形象。“童子”仍然是指小孩子;“何知”仍是说小孩子无知不懂;“跪”是说小孩子跪在地上;“戏龟”是说小孩子正在玩着一只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画中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仿佛真的童子在那里玩耍一样,令旁观者惊叹不已。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意境深远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