麌麌群鹿,出于岩端。
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
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 其十四
麌麌群鹿,出于岩端。
麌是马名,麌麌即骏马。岩端指山岩之端,这里指山石。
麌麌:形容马的健壮和美丽。
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植杖:插在地下作为支撑或标志的棍子,这里是比喻。
寓目:目光所到之处。
纵观:全面地看。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
风度:风度是指人的仪态、风度,这里指佛的形象。
万法:佛教中所说的一切法门,这里泛指世间一切事物。
皆了:都明了、通达。
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去发:去掉头发,表示出家为僧。
留髭:不剃掉胡须,表示未出家。
译文:
马儿们一群群地从山的岩端出现,
马儿们插着棍子,倚靠着山松,眼睛四处张望。
它们那庄重的神态,显示出对佛法的理解,
连头发都剪了,胡须也留着,这是为了表达对佛法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画面,通过马的形象,表现了佛教的教义。诗人通过对马儿们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理解。诗中的马儿们不仅外貌英俊,而且内在精神饱满,展现出了佛教徒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通过马儿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他们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