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相将入城去,呵之不止问其故。
我闻官中新粜米,比似民间较钱数。
常平常平法甚良,先帝惠泽隆陶唐。
愿尔官吏且勤守,无使斯民流异方。
注释:
- 村妇谣:一首描写农村妇女进城卖米,与官员发生冲突的民歌。
- 相将入城去:互相陪伴着进入城市。
- 呵之不止问其故:不断呵斥她(指官吏),追问原因。
- 我闻官中新粜米:听说官府里新卖出了米。
- 比似民间较钱数:和民间相比,数量相差无几。
- 常平常平法甚良:正常的法律很好,很合理。
- 先帝惠泽隆陶唐:先帝的恩惠使陶唐繁荣兴盛。
- 愿尔官吏且勤守:希望你能努力地守护好自己的职责。
- 无使斯民流异方:不要让这些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其他地方。
赏析:
《村妇谣》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民歌。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乡村妇女进城卖米的经过和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公正司法的需求。诗歌以叙事为主,描绘了一位村妇在城市与官差发生冲突的情景,展现了农民的无奈与辛酸。
诗中的“村妇相将入城去,呵之不止问其故”描述了村妇被官差呵斥的情景。这里的“呵之不止”形容了官员对村妇的严厉态度,而“问其故”则是询问为何会受到如此对待。这两句直接描绘了官员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我闻官中新粜米,比似民间较钱数”进一步揭示了农民与官员之间的经济差异。这里通过比较官中的新粜米和民间的价格,表达了农民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这种对比突出了官差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常平常平法甚良,先帝惠泽隆陶唐”一句则转向赞扬了唐朝先祖的恩德,认为唐朝的法律制度公平合理,为民众带来福祉。这里的“常平常平法”指的是唐朝的法律制度,强调了其公正性。
诗的结尾“愿尔官吏且勤守,无使斯民流异方”呼吁官吏们应该勤于守职,保护人民免受流离失所之苦。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民生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期望。
《村妇谣》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他们对公正司法和社会改革的渴望。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了解唐代社会的重要文献之一。